■文/圖 本報記者 趙艷君
從北京飛往迪拜,再從迪拜轉機飛往加納。17小時的飛行之后,范華凱順利降落在萬里之遙的非洲“黃金海岸”。
這是他最為熟悉的一條“空中路線”。航線的這頭是親人和家鄉,航線的那頭是拼搏和夢想。
2013年,23歲的東阿小伙范華凱,背負家族“特殊使命”,只身奔赴非洲加納創辦企業,開啟海外“淘金之路”。
9年后,他一手創辦的山東龍泉泵業有限公司加納分公司,為國內企業帶來可觀利潤的同時,更為它注入新生力量,一路逆襲實現換羽騰飛、彎道超車。
這背后,更多的是聊城年輕企業家反哺家鄉、質樸感人的家國情懷。
此時,正值辭舊迎新時刻,范華凱說,他想替那些奮斗在海外一線的聊城兒女,給家鄉人民送去新春祝福,恭祝大家新年快樂。
商業精英養成記
一件運動版長款羽絨服,一副無框眼鏡自帶書卷氣。面部皮膚微黑,暴露出長期生活在非洲的痕跡,平和堅定的眼神,讓他流露出的商業精英范兒,多了一些溫暖的氣息。
闊別已久再次相見,辛建軍眼里的范華凱,依然如記憶中那般熟悉?! ?/p>
范華凱(右)和辛建軍暢聊“生意經”。
1月30日,臘月廿八。難得回老家東阿過年的范華凱,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到聊城約見“老同學”辛建軍。他們曾經在“中國企業管理者工商管理研修班”共處三年。
巧合的是,最近,辛建軍的生意也做到了海外。這無疑讓他們又增添了一個共同話題。當然,回憶過往也成了兩位老朋友繞不開的話題。兩人談笑風生間,一位商業精英的成長歷程,被真實還原。
上世紀90年代,范華凱的父親范志超,開始創辦東阿縣龍泉水泵廠,逐步完成家族企業的原始積累,直至發展成為東阿骨干民營企業之一。
范華凱和他的兩個姐姐,從小在自家工廠長大,如果說孩童時期撿拾“鐵豆豆”只是帶給他童年的樂趣,那么,讀中學后的經歷,則是讓他的一只腳早早地踏進了生意圈里。
初中時的范華凱,閑暇時會隨行去購買原材料。讀了高中,他則趁著周末去拜訪客戶,處理一些簡單的審批手續。
高中畢業報考大學,遵從父命,同時也遵從自己對企業管理的濃厚興趣,范華凱精準選擇“水泵”專業,為正式接手家族企業做準備。
事實上,20世紀初的時候,范志超經營的水泵廠,其產品雖依然深受國內老客戶信賴,但同時也開始面臨企業競爭、市場需求、產能落后等方面的多重困境——想要在國內市場分得更大的蛋糕,實屬困難。
劍走偏鋒破困局
想要破局,必須另辟蹊徑。
2003年,借助國家政策東風,山東龍泉泵業有限公司一路拿下自營進出口權,產品開始遠銷非洲、亞洲、大洋洲、歐洲的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這一次,他們又將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后面。
2009年,范華凱的姐姐只身赴中東迪拜開設分公司,銷售國內工廠的產品。3年后,大學畢業的范華凱找準商機,同樣獨自去往非洲加納庫馬西,開辦第二家海外分公司,主要面向在當地采金的廣西團隊,銷售專業機械設備。
只是,他沒想到,等待他的竟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創和意外?! ?/p>
范華凱(左)和加納生意伙伴簽署合作協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初到加納的范華凱,暫時寄居朋友公司的倉庫內,生活條件相當惡劣,單是飲食的不習慣和蚊蟲叮咬,就讓他痛苦不堪。不過,相比接下來要面對的困難,這些其實根本不值一提。
當時,國內工廠投重資購進新的生產線,提升新工藝,并成功投產,只等這批“私人訂制”的設備運往加納,賣個好價錢。結果,當地政府“禁止外國人從事小型金礦開采和運營”的一紙禁令,讓范華凱的心情瞬間降至冰點。
是撤回還是堅守?沒了主意的他,流著眼淚給父親打電話征求意見。最后,父子倆一致決定,留下來。
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對的。一年半之后,“禁令”開始有所松動,他們的機械設備一下子暢銷起來,竟然為企業創造了數千萬元的利潤。
即便是這樣,范華凱也沒有原地踏步,而是按照當地法律規定,合法涉足采金行業,從而真正開始了在非洲的“淘金”生意。
一脈相承家國情
1月30日那天,和辛建軍喝茶聊天時,范華凱接到一位加納生意伙伴的電話,他一口流利的英語,著實讓人羨慕不已。確實,對于大學時代就經手外貿生意的他,在加納工作、生活并不存在語言障礙?! ?/p>
范華凱(中)和外國朋友一起參加展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然,相比初到加納時的不易,如今,范華凱和工人的生活環境可謂舒適無比,負責他們飲食的當地人,早已學會了做各種中餐,甚至饒有興趣地學會了蒸饅頭。而那位跟隨他近十年的加納專職司機,能說一口純正的漢語,有趣的是,這位司機經常給那里的東阿籍工人和廣西人做“翻譯”。
不僅如此,以往留在加納過春節時,范華凱會組織公司員工包餃子、貼對聯,“凡是國內常見的春節習俗,我們都會照搬過去。”
范華凱說,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的魅力所在,他很樂意也很榮幸能將它們傳播出去,讓世界更多人聽到中國聲音,喜歡中國故事。
算起來,范華凱的加納分公司,已經創立了9個年頭。他自己也不時笑著說,自己將青春奉獻給了非洲,畢竟一年之中,大多數的時間,他都會待在那里。
如今,加納分公司下屬的水泥廠正在籌建中,采石廠也在加緊辦理相關手續,建立產業園區的想法開始萌芽——新的一年,公司業務全面發力、多點開花。范華凱說,這一切的背后都得益于國家政策扶持,得益于“政府盡責,企業盡力;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和父親的想法再次不謀而合,那就是“反哺”。一方面加大投資,實現國內工廠新舊動能轉換,另一方面,積極為想要開拓海外市場的國內其他企業,盡力提供幫助,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我們努力地‘走出去’,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更好地‘走回來’。”
2022年春節過后,范華凱將帶著新一批工人飛往加納,“全球新冠疫情還在持續,毫不夸張地說,這場疫情讓身在海外的我們,更加感受到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
“歸根到底,強大的祖國,是拼搏在外的游子內心深處最大的底氣。”范華凱一番言語,飽含深情。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