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旭光
在山東博特軸承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里,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一套套做工精細的薄壁軸承源源不斷走下傳送帶。“公司使用了智能生產系統,可以實現對生產任務和設備狀態的實時監控。”9月2日,博特軸承辦公室主任牟景潤說。
通過改進車削、熱處理、磨削工藝技術,博特軸承自主研發高精度的磨床及超精設備,一個個瓶頸相繼被突破。如今,企業研發軸承類產品500余種,獲得5項科技成果,擁有2項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年銷售額超2億元。
雨林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系統。產業集群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生態雨林。今年,臨清市提出“打造冀魯豫交界創新高地”的改革目標,確定了“用改革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促發展”和“開展創新型機關建設行動,帶動企業創新、全社會創新”的改革路徑,大力推進十大創新行動,實施三年攻堅十大行動。圍繞軸承這一特色優勢產業,臨清市大力構建雨林式創新生態,為企業開展創新創造提供了豐厚沃土。
創新離不開強有力的平臺支撐。臨清市推動軸承企業建設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和工業互聯網平臺,400余家軸承企業實現上云;中信云網、智聯共同體等合作建設“云軸聯”公司,建立研發創新、智能制造、標準檢驗、品牌傳播、人才培訓、大數據6大中心,打造中國軸承產業鏈數字經濟總部;借助中軸網軸承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軸承行業企業、數據資源,建設了山東軸承產業集群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數字經濟賦能中心;推動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用五年時間完成技改項目400個以上,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以上,上云企業2556家。
臨清市實施傳統產業智能化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引導軸承企業進行“全鏈條”改造升級,數控裝備應用率超過95%;聚焦科技研發創新,全面推廣科技“創新券”,開展技術研發“揭榜掛帥”,建成聊城唯一創新創業共同體、制造業創新中心,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8.5%,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1.2%;依托山東省軸承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共同體,吸納48家優質企業院所,深入推進技術體制機制改革,解決軸承生產“卡脖子”技術難題。如今,軸承產業已培育省級技術研發創新平臺14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9家,7家企業參與21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
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臨清市堅持服務賦能,牢固樹立“把企業的事當成政府的事”理念,全力打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上半年市場主體總數突破8萬戶,同比增長8.1%;依托臨清內陸港,實施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海鐵聯運物流成本降低20%、效率提高30%;建設了軸承智造小鎮、軸承科技創新產業園、君安國際軸承產業港等產業園區,推動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向園區集聚;推進軸承市場軟硬件設施改造升級,煙店軸承專業批發市場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多、規格最全的軸承專業市場,年交易額300多億元。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