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朱海波
9月17日,位于冠縣的冠星紡織集團新舊動能轉換高檔長機氣流紡車間,一個兩米多高的大口袋被風吹得脹起了肚子,里面的棉絮飛舞一陣后,便溫順地躺下。這個“集裝箱”專門用于收集含有異性纖維的棉花,原來20個工人的活,現在一臺機器輕松搞定。
這個設備叫原棉挑揀異纖儀,它不僅能嚴格把關產品質量,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像這種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在氣流紡車間還有很多:自調勻整儀可讓棉條的粗細保持一致;步進電機實現了單錠給棉;電子清紗器既能把棉紗中的疵點自動清除,還能實現筒紗的定長落紗,工人只需看著自動報警器上的紅燈操作即可。邴清敏是有14年工齡的紡紗工人,她告訴記者,原來的氣流紡車間分布在不同廠區,設備落后,產品低端,去年新上高檔氣流紡項目,全部采用國際一流設備,生產的產品可用于織造高檔服裝面料,每噸產品的價格比原來提高2000多元。
與氣流紡項目相距百米的無紡布車間里,只聞機器運轉聲,幾乎看不到工人。與一般紡織車間的高溫高濕不同,這里常年恒溫,濕度保持在65%以上,地面潔凈明亮,能照出人影。
無紡布,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紡紗織布而形成的織物。記者在車間看到,原料進入生產線,經精開、梳理、鋪網、牽伸、烘干、分切等工序,一件又一件的成品走下生產線。“我們這條生產線有8個智能報警裝置,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去年10月投產后,這些機器就沒有停過,目前訂單已經排到半個月后。”車間副主任姚之寧說。
2021年,投資7億元上馬無紡布項目和口罩項目;2022年,投資2億元上馬氣流紡項目,投資300萬元上馬全自動智能化濕巾生產項目,冠星紡織集團每年跨出一大步。在抓新上項目的同時,冠星紡織集團投入9億元,加快生產設備更新換代,清梳聯合機、自動理管機、智能落紗機等一大批新設備走入生產車間。
新項目“無中生有”,老項目“新枝勃發”,繞不開人才、技術、資金三大項,哪一項少了、弱了,都不可能成功。冠星紡織集團常務副總郭安波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在45年發展歷程中,該集團儲備了大量人才,擁有成熟的技術,對行業變化有敏銳的洞察力。這些優勢為大企業所獨有,是小企業、新企業無法具備的。多年來,該集團牢記“吃囤尖不吃囤底”的古訓,堅持穩健發展,儲備的資金在關鍵時刻大顯身手。
在董事長王鳳朝看來,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土壤”,冠星紡織集團能大步流星地每年上新項目大發展,是根植于冠縣“營商之冠,安商之縣”良好營商環境土壤之上的。以氣流紡項目為例,冠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在兩個月內6次調研和現場辦公,各部門做好全方位服務,創造了百日投產達效的冠星速度。
穩健發展,帶來了生產效益的“穩”,帶來了職工依靠企業感情的“穩”。疫情之下,冠星紡織集團沒停過產、沒裁過員、沒遲發過一天工資、沒降低過員工福利,氣流紡生產負責人韓紅英說:“我們這里處處是忙碌的景象,設備日夜運轉,工作緊張有序,這種忙碌讓人感覺踏實,心里充滿的是多紡棉紗加油干的激情和斗志。”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