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林晨
從北京返回高唐以來,黨的二十大代表、高級農藝師杜立芝一直忙個不停。一方面,她到田間地頭、社區、學校去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另一方面,她和團隊成員牽掛著全縣的農業生產,及時為群眾指導農作物種植、解決病蟲害、講授新技術。
在高唐,廣大農民朋友有了問題,總是第一時間想到杜立芝和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在大家眼中,杜立芝是接地氣的“365天黨代表”,而工作室則是架起黨群服務的“連心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閉幕會上提出三個“一定要牢記”,杜立芝的事跡以及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的做法,正是貫徹落實該重要指示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市以推動黨代表常態化履職為切入點,在各重點行業建立黨代表工作室,探索出黨委主導、行業主辦、代表領銜、云端聯通的工作模式。該模式能夠有效解民憂、紓民困,實現了“黨心”與“民心”的雙向奔赴。
搭陣地
94個工作室,94座“連心橋”
在部隊,他因參加戰斗失去左腿,是榮立一等功的英雄;在地方,他塵封軍功三十五載,腳踏實地、為民服務,是客戶和同事眼中的“實誠人”。他就是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農業銀行聊城茌平支行高級副經理步同良。
步同良無疑是黨員中的優秀分子,但一塊木板再長,也難以搭橋。去年,在我市各級組織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步同良黨代表工作室聯合金融監管部門和工、農、中、建四家銀行,打造了“政銀企”共同體、“三農”服務團隊。目前,該工作室發揮出了強有力的陣地作用,累計發放“強村貸”“教育e貸”等多種個性化貸款2.8億元,受益群眾1000余戶;開展電商培訓、金融宣講、市場營銷等各類活動25次,受益500余人次;接待黨員群眾1837人次,收集意見491條,問題辦結率94.5%。在大家眼中,步同良黨代表工作室能辦事、真辦事。
2021年10月,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宇燕到步同良黨代表工作室調研時指出,步同良黨代表工作室做得很好、很扎實,發揮了黨代表的模范帶頭作用,在鄉村振興、服務群眾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
一個黨代表,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代表工作室,就是一座黨群“連心橋”。今年以來,我市聚焦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10個領域,在群眾需求多、服務頻次高、發展任務重的地方打造黨代表工作室。目前,我市在市縣兩級建立行業黨代表工作室94個,每室每年撥付不少于3萬元的運轉經費,統籌整合鄉鎮(街道)“兩代表一委員”為民工作室135個,打造專業服務團隊,確保有人管事、有錢辦事。
為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我市還在市、縣、鄉三級同步建設全省首個黨代表工作數字化云平臺,構建起線上線下協同服務、互動聯通的數字化、智能化工作矩陣;打造數據中心、智慧大腦, 與12345市民熱線、綜合治理、政務云等平臺數據交互、系統集成,讓數據在不同部門間“跑”起來;推行群眾問題“碼上辦”,為工作室賦碼、讓群眾隨手掃碼,實現了信息線上傳遞、問題后臺辦理、結果即時反饋。
強服務
打造“黨代表+”專業服務團隊
平臺搭建好以后,關鍵是要有強有力的執行團隊并提供專業服務。為此,我市利用黨代表工作室吸納1.8萬余名專家學者、技術骨干、模范人物、法律顧問、志愿者,組成“黨代表+”服務團隊,形成“代表頭雁領航、黨員強雁護陣、團隊群雁競飛”的強大“雁陣效應”。
在產業鏈上凝聚紅色力量。圍繞省“十強”產業20條重點產業鏈,我市把黨代表工作室建在鏈上,讓黨代表作用發揮在鏈上,推動產學研融合、成果有效轉化。今年,市產業鏈黨代表工作室積極開展“代表領銜·助企遠航”行動,組織山東大學、聊城大學金屬材料專家開展有色金屬產業鏈“診鏈”活動,收集10余項企業技術需求,對出現白紋、黑絲、斷帶等技術難題提出科學解決方案。
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莘縣黨代表岳雪龍將黨代表工作室“搬到”田間地頭、網絡平臺,為黨員群眾提供全天候、專業化服務,服務黨員群眾數千人次,黨代表工作室“搭橋”惠民取得顯著成效。如今,每當岳雪龍在直播間開播時,不少粉絲總會感激地說:“謝謝岳老師!”
當下,我市還組織開展五級百名黨代表“學習二十大·黨代表來宣講”主題宣講活動,開展“黨代表說黨代會”系列視頻展播,累計點擊量達23.8萬余次,讓黨的創新理論與基層實踐接軌;結合基層所需、群眾所盼,提供專業服務3500余次,解決各類問題1萬余條,惠及群眾10萬余戶,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建機制
“一扇門”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真能為咱老百姓辦實事,太感謝黨代表工作室了!”11月10日,看著家門口道路邊已修好的下水道,臨清市先鋒路街道箍桶巷居民秦德華激動地說。
箍桶巷下水道因長時間未疏通維修,每逢暴雨都會出現污水上涌的情況。今年10月份,當地群眾來到位于先鋒路街道福德社區的劉英順黨代表工作室。接到反映的問題后,劉英順和工作室工作人員立即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并督促相關部門疏通維修了下水道。同時,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工作室實行“一室受理、內部接轉、聯動配合、高效辦理”服務理念,確保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
科學、合理、高效的運行機制是工作成效的保障。我市在打造行業黨代表工作室過程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黨代表履職嵌入基層治理各環節之中,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代表領銜”制度,是黨代表工作室助力群眾矛盾化解的又一重要制度。今年5月份,市信訪化解黨代表工作室組織黨代表走進一線,參與協調我市某老舊小區院墻拆建糾紛。起初,矛盾雙方都不愿意讓步。黨代表們多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雙方達成一致,使原本拖了兩年的工程在一個月內完成施工,書寫了“讓出75厘米”的現代版“仁義胡同”故事。
“在各黨代表工作室,匯聚著各行業具有公信力、親和力的優秀黨員,他們總是樂于奉獻,用心用情去為群眾解決好各種急難愁盼問題。”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書記、市公務員局局長何靖雯說。
(圖片為資料圖)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