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林金彥)“地還是我的,收成也是我的,年紀大了,耕、種、收、打藥等農活不用自己干了!”1月16日,東昌府區閆寺街道隋莊村村民郎長菊高興地說,自從土地托管以后,地里的收入比原來自己種時還多。
這是東昌府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推進土地托管、帶動農民致富的一個縮影。東昌府區把農民組織起來走合作化道路,把土地集中起來走集約化道路。農民以家庭承包土地經營權作股權入股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村集體以集體經營土地入股。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將集中起來的土地統一托管給專業農業服務公司或者合作社,疊加農業保險、擔保融資、基礎設施配套等政策。專業農業服務公司或合作社提供全程服務。種地收益按約定分成分配給合作社,實現土地入股、保險兜底、多方受益。
在閆寺街道,村黨支部把牢合作社生產經營權和利潤分紅權,確保理事長在黨、決策權歸黨、合作社姓黨。通過開好支委會、黨員大會、村民議事會、懇談會謀劃土地托管方案,挨家挨戶宣傳讓村民充分認識到土地托管的好處,并且黨員干部帶頭簽訂土地托管合同,示范引導村民積極參加托管。同時,各新村黨委書記通過擂臺比武,一起“談思路、曬實績、展風采、找差距”,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2022年,閆寺街道托管土地3500畝,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梁水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推進土地托管,帶來了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和農戶多贏的局面。田園村黨支部書記季朝香介紹,田園村共有961人,998畝耕地。2022年1月,村里成立了黨支部領辦的東昌府區香田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村里以合作社的名義將土地打包托管給興農合作社后,每畝地每年有900元的保底收入。合作社將毛利的40%作為分紅給村民,10%給村集體,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大體算下來,每畝土地每季可得分紅260多元,一年就是500多元。一畝地的年收入超過1400元。土地托管后,村民有了自己的時間,還可以到城里打工。”季朝香說。
“我們還根據各村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每個新村至少明確一項主導產業。”梁水鎮黨委書記盛穎鵬介紹,新村和自然村以集體相關資產入股,農民以現有土地、資金等自愿入股,推進“土地集中流轉—整理—再流轉”模式,提升生產組織化水平。目前,該鎮已成功打造蔬菜種植、高標準農田建設、畜禽養殖、服裝加工等多個產業發展模式。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