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夏旭光)“臨清市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和發展機遇,大力推動文旅興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則,按照‘無處不精致、無處不文化’的思路,搭建‘一城兩帶八區’全域旅游架構,推動古城升級,深挖文旅資源,發展全域旅游,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城市和區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8月19日,臨清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維華說。
一城,即臨清中洲古城,包括中洲和桃園兩個歷史文化街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兩帶”,即運河文化帶和黃河故道文化帶。“八區”,將不同特色的鎮街文旅資源進行有機串聯,打造貢磚文化、國學文化、古典家具文化和工業旅游、農業采摘、生態康養等8個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主題展示區,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其中,黃河故道地質森林公園文化旅游醫養健康產業園、松林家居文化產業園、先鋒“紅谷”田園綜合體、瑤坡麥黃杏休閑旅游體驗區建設等項目,將運河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齊魯文化和自然生態、農事體驗、社會實踐、素質拓展、黨員教育等融為一體,既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又帶動了當地增產增收;魏灣鎮李圈村納入“齊風魯韻 紅色熱土”紅色+文化體驗線路,運河鈔關、宛園、舍利塔、貢磚產業基地等納入“聊城人游聊城——惠民巴士觀光”臨清一日游線路,舍利塔、運河鈔關、鰲頭磯、博物館列入“齊魯風韻 非遺之旅”線路和12條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鄉村旅游點,包括中華海棠園、古沙洲森林公園、孟店“先鋒紅谷”田園綜合體等。
臨清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持續完善城市功能,為全域旅游提供充足的、高質量的配套要素。濟津河公園鋪設了3.5公里自行車道、健康步道,增設7個特色文化廣場、3個停車場,新增12萬平方米綠地;推進游客中心、希爾頓酒店等重要旅游場所設施的改造建設;正在加快打通“斷頭路”8條,提升城區主干道路3條,改造老舊小區29個,新建農村公路400公里。建設“臨清記憶”文旅資源信息庫和“文旅臨清”視頻號,開發“尋味臨清”線上推介小程序,在“文旅臨清”公眾號增設“影像看臨清”“運河戲韻”“臨清民間故事”等新版塊,不斷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