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順興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
馬順興的篆刻作品
文/圖 本報記者 朱玉東
“三個月的時間,終于創作完成了這個作品。”10月13日,在開發區奧林城市花園小區,馬順興向記者展示了他剛剛創作完成的篆刻作品《齊魯文化篆刻印 獻禮黨的二十大》。這幅作品由泰山雄威震五岳、中華文明五千年、濟南泉水甲天下、文化興邦盛世安康等18個篆刻印章組成。
馬順興已80歲高齡,1963年3月5日入黨,黨齡接近60年。馬順興說,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很早就有一個想法,想創作一組篆刻作品獻禮黨的二十大。后來,他看到一個關于齊魯文化的專題片,從中受到啟發,來了靈感,決定以齊魯文化為主題進行創作。從今年7月份開始,他精心選擇篆刻石料,進行作品構思,其間幾易其稿,終于確定方案,然后就一刀一刀地制作,直到前幾天才完成了創作。
馬順興自幼對書畫非常癡迷,上小學時就經常臨摹書上的插圖。1959年,初中還沒畢業的馬順興參軍入伍。在部隊里,馬順興的繪畫特長有了用武之地。有一次出黑板報時,他把一個戰友的傳奇故事畫成連環畫,受到團領導表揚,并因此被調到軍區,成為一名電影放映員。那時部隊的電影放映員除了放電影之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制作幻燈片,要求每次放電影的時候必須放映他們自己制作的幻燈片。馬順興平時就到各連隊采訪,把好人好事畫下來,制作成幻燈片,繪畫水平日益提高。
1971年,馬順興退伍,被分到濟南裕興化工總廠工作。馬順興說,當時他所在的化工廠里堆積著一批廢棄的礦石,經風吹日曬,石頭變得光澤圓潤。他出于好奇,拿來把玩,并用這廢棄的礦石搞起了篆刻。后來,得到了省博物館一位專家的指點,水平進一步提高。1986年,他考入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濟南分院,雖然學的是國畫專業,但對篆刻仍然十分喜愛。他上完繪畫課后,就立即再去聽書法專業的課程。三年的大學時光,他系統地學習了書畫理論,對書畫的領悟、篆刻的藝術境界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后來他參加各種書畫大賽,多次獲得大獎,從1992年開始參加山東省書畫篆刻藝術精品大賽,連續三屆獲得一等獎。因一套72枚印章的《濟南72名泉》和百枚印章的《泰山百印》等篆刻作品,馬順興成為省內篆刻界的知名人物。
2002年,馬順興退休后,因為要照顧父母回到了聊城。有感于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回聊城后的第一年,他便創作了一套48枚印章的《聊城風光》篆刻作品。之后,幾乎年年都有精品出爐,陸續創作了72枚印章的《運河文化》系列篆刻作品、百枚印章的《百福祝壽》等。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中國人終圓奧運夢,這讓馬順興十分激動。他很早就準備創作一個關于奧運的篆刻作品,但內容一直沒有考慮好。直到2007年8月,他從媒體上獲知,《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鄰”“禮之用,和為貴”等五句話成為北京奧運會的迎賓語,立即有了靈感,動手創作了一套包括中國印、福娃以及五句迎賓語在內的15枚印章的迎奧運篆刻作品。
創作完成后,心情激動的馬順興把作品寄給了北京奧組委。他在信中說:“中國申奧成功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提高了中國的國威,全國人民為之歡呼振奮,就連我這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有返老還童之感,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同樣,在創作《齊魯文化篆刻印 獻禮黨的二十大》這組篆刻作品時,馬順興老人也動了很多心思。在制作《至圣先師生尼山》這枚印章時,他查閱了不少關于尼山的資料,了解到尼山的形狀為四周高中間低,于是在制作印章時,他不斷加工,印章整體以山的形狀呈現,山峰也是四周高中間低。在創作《七十二泉競噴涌》時,為了把字體設計得有泉水的流動感,一直到第五稿,他才感覺比較滿意。
馬順興說,生逢盛世,家鄉聊城的發展變化日新月異,他很想通過篆刻藝術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這些年他創作了很多篆刻作品,印章達5000余枚,他希望更多人能了解江北水城,能從他的篆刻作品中感受到祖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