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市委組織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題為《拼經濟,東莞干部要向蘇州學什么?》的文章,分享了一名東莞干部在蘇州學習培訓后的思考和感悟。
文章提到,蘇州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全年70%左右的時間都用在抓招商、跑項目、下企業上,50%左右的公務員直接為企業跑腿辦事;昆山為了引進外資項目,買回日本、韓國的電話號碼本,逐一給企業打電話;在沒有項目審批權的情況下,為了批一個外資項目,黨員干部跑南京102次,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企業。
蘇州經濟實力之強,已無需通過數字來證明,這篇文章里講到的幾個片段,讓我們知道了蘇州“為什么強”,盡管概括的未必全面,但仍給我們以震撼和啟迪,一個70%的時間抓招商的干部群體,讓人肅然起敬。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今天的企業就是明天的經濟,項目發展不好、企業沒活力,一切都是空談。抓發展保民生,必須從抓項目、服務企業做起。項目紛至沓來、市場主體生龍活虎,區域經濟才能騰飛,民生保障才有堅實支撐,抓項目、抓企業是促進區域發展的務本之舉。
蘇州的經濟實力不是等來的,而是拼來的。對比蘇州干部,我們聊城的干部也要有一股拼勁、也要有敢跑102次的韌勁。試想,我們為企業的事跑上上百次,無論成功與否,在企業家那里,都已經樹起聊城干部干事的形象,這本身也是一種競爭力。而好多事,成與敗可能就在能否再堅持一次。
干事創業的形象不是靠一個人樹立起來的,但要靠一人又一人的努力;
一流的營商環境不是靠一時一地得來的,但要靠每時每地的努力;
你我怎樣,聊城干事創業的形象就怎樣,聊城的營商環境就怎樣。
朱海波
2022-05-17 18:45:49
2022-05-23 18:44:51
2022-05-25 18:44:02
2023-08-01 14:55:58
2023-07-13 16:32:19
2023-06-20 16:41:4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