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shù)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銳評 > 理論 >

              “兩河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的路徑探究

              來源:聊城日報  2024-12-06 15:50:20
              A+A-
              分享

                ■ 翟卉 白潔

                從古至今,黃河和大運河作為重要的內(nèi)河航道,為人員往來和物資交流提供了便利,促進了沿岸經(jīng)濟的繁榮和發(fā)展。位于兩河交匯點上的聊城,享有歷史饋贈的文化寶庫。在建設兩河國家文化公園的背景下,聊城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作為聊城市唯一的高職院校,應結(jié)合職業(yè)院校辦學特點,深挖“兩河文化”元素,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做“兩河文化”的傳播者。

                一、“兩河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的意義

                讓“兩河文化”生動起來。將兩河流域優(yōu)秀歷史文化引入高職校園,通過學校課程、校園活動等渠道介紹給學生,使其得到傳承和弘揚,同時,學生們的開拓進取和創(chuàng)新精神,也會賦予“兩河文化”新的時代精神和內(nèi)涵。

                讓“校園文化”特色起來。深挖兩河流域聊城段歷史文化,總結(jié)凝練代表性的人物事跡、技能技藝、品德風尚等,將其融入高職校園文化中,不僅可以豐富文化建設內(nèi)容,提高學生熱情,也使文化建設具有地域特色。依托豐富的本地文化資源,突破校園文化內(nèi)容單一的困境,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名片。

                二、“兩河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的路徑

                在高職校園文化中,融入“兩河文化”,既需要學??傮w建設方針的保障,也需要具體建設實踐的轉(zhuǎn)變。

                重構(gòu)培養(yǎng)目標,強調(diào)“兩河文化”。學校就地取材,將“兩河文化”精神融入人才培養(yǎng)目標,使學生在掌握專業(yè)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同時,了解黃河、運河文化的形成過程及歷史價值,樹立起傳播和弘揚“兩河文化”的責任感。

                設計課程內(nèi)容,學習“兩河文化”。鼓勵教師結(jié)合專業(yè)特點,將兩河優(yōu)秀的人文事跡、技能工法融合到教學中,通過每一堂課、每一次實踐將“兩河文化”傳遞給學生,使他們了解黃河和大運河燦爛的歷史。教師講解可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文化背后的內(nèi)涵,調(diào)動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新“兩河文化”的積極性。

                借助校園設施,展現(xiàn)“兩河文化”。學校投入資源打造“兩河文化”物質(zhì)環(huán)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兩河歷史。例如,通過修建主題花園、擺放人物雕塑,展現(xiàn)文明發(fā)展歷程等。學生置身充滿兩河元素的校園環(huán)境,日積月累會增加對“兩河文化”的了解,繼而身體力行地去傳播“兩河文化”。

                開展文化活動,體驗“兩河文化”。學校通過開展“兩河文化”主題校園活動,例如兩河歷史文化展覽節(jié)、“兩河文化”知識問答、“兩河文化”文藝匯演等,激發(fā)學生學習“兩河文化”的熱情。學校也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進校園,舉辦“兩河文化”專題講座,搭建交流學習平臺。

                “兩河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對聊城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學校要從宏觀和微觀系統(tǒng)規(guī)劃,建設有兩河地域特色的品牌校園文化。

                (作者單位:聊城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本文系聊城市社科規(guī)劃“兩河文化”研究專項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ZXKT2024298)

              編輯:李明
              審核:劉 飛
              相關(guān)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關(guān)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quán)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