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農歷正月二十二,星期二。因為“2”諧音“愛”,這一天被網友們稱作“最充滿愛意的日子”,這一天也備受新人們的喜愛。據報道,在一些地方的婚姻登記處,2月22日這天已被預約滿了。
“90后”“00后”作為“數字原生代”,互聯網不僅深刻地嵌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也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方式。在一個盛行符號互動的社會中,一些日子被人為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意義。就以上述日子為例,這里面既有傳統文化講究“和合”的文化基因,也有一段婚姻開始期盼好彩頭、好兆頭的美好期許。因為被視為“最有愛的日子”,所以導致婚姻登記預約的火爆。
“最有愛的日子”是一種符號互動的產物,滿足了婚姻登記對象征性和儀式感的需求。雖然2022年2月22日原本也只是普通的一天,但符號的意義讓平凡的日子變得與眾不同。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將社會行為分為四個類型,即目的導向下的工具理性,價值導向下的價值理性,遵從風俗、習慣的傳統行為,受情感和情緒影響的“情緒化”行為。在一些人看來,追捧“最有愛的日子”或許并不理性,然而,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卻具有非凡的意義。
在婚戀觀念多樣化、婚姻競爭激烈化的今天,步入婚姻殿堂并不容易,渴望婚姻登記挑選一個“好日子” ,也是人之常情。只不過,“好日子”并非只有一個,沒有預約上“最有愛的日子”,也可以預約其他的“好日子”,沒必要過分執著。
“最有愛的日子”即便討到好彩頭,也不代表能給婚姻“上保險”。如果忽視婚姻經營,如果忽視夫妻雙方的情感互動,即使在“最有愛的日子”登記結婚,婚姻也可能走向解體。更進一步說,有愛還是缺愛并不是“最有愛的日子”能夠決定的,關鍵在于締結夫妻關系的雙方如何生活。
“最有愛的日子”猶如一面鏡子,提醒和啟示我們:婚姻是一場馬拉松,不僅需要起跑的時候真心實意,也需要全過程的全心全意。找對了人,每天都是“好日子”,哪怕就是庸常的日子,也可以過得有滋有味。找錯了人,哪怕是“最有愛的日子”登記結婚,也同樣難以幸福長久。(楊朝清)
2022-05-17 18:45:49
2022-05-23 18:44:51
2022-05-25 18:44:02
2023-08-01 14:55:58
2023-07-13 16:32:19
2023-06-20 16:41:4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