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學習齊魯時代楷模杜立芝的熱潮激蕩人心。
38年來,憑著熱愛和努力,杜立芝把論文寫在豐收的大地上,寫進農民的心坎里,轉化為田間地頭的累累碩果和農民兄弟的盈盈笑臉。
她心懷“國之大者”,“改變落后,推廣新型”成為她開展農技服務矢志不渝的主題。通過學中干、干中學,38年來,她發表農技科普論文30余篇,引進先進管理技術50多項,推廣實用新技術10多種,并探索出了低毒高效病蟲害防治“組合拳”。目前,高唐縣百萬畝新技術推廣應用農田的農藥使用量減少了5%,防治效率提高了10% ,有力地保障了當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她大力推廣農業科技,在200多萬畝農田中,通過應用土壤改良、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累計減少化肥使用量55萬噸,節本增效6400余萬元,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讓農業變成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學習杜立芝,我們每個人都要在大地上寫好自己的論文。
論文是什么?不是在什么級別的刊物上發表的文章,而是為群眾轉化了多少實實在在的效益,那些假大空的文章、那些不知所云的材料不要也罷。文章也不單指那些文字的東西,所有的辦法、措施都可歸到文章之類,只有切實為民造福的辦法、措施才是好文章。
大地是什么?大地不是指土地,我們的工作崗位就是“大地”。 走上新的崗位,就是走上干事創業的賽場,踏上崗位的一刻,就是發令槍響之時。有了這種意識,工作就能隨時“在線”,狀態就能一直“滿格”,就不會有放松懈怠的情緒,要珍惜崗位、敬畏職責,多一些“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自警,多一些“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自覺,把工作做得好些、更好些,以每項工作的出彩出圈推動聊城的爭先進位。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每個人都要一筆一畫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接受人民的檢閱。
?。ū疚膱D片均為資料圖)
□朱海波
2022-05-17 18:45:49
2022-05-23 18:44:51
2022-05-25 18:44:02
2023-08-01 14:55:58
2023-07-13 16:32:19
2023-06-20 16:41:4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