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麗姣
3月16日,一場倒春寒讓室外氣溫陡然降低,但冠縣蘭沃鄉石家寨村的葡萄大棚內卻達到了25℃,一片生機盎然。一串串翠綠的葡萄沉甸甸地垂于藤蔓上,葡萄上的露珠晶瑩剔透,惹人喜愛。
“今年的葡萄結得不錯,又是一個豐收年呀。”早上7時,石家寨村黨支部書記王之付拉開溫室大棚的棉被,一頭扎進大棚里,穿梭在田壟間,熟練地在一串串綠葡萄間疏著果,看著葡萄藤上掛滿的果實,他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王之付與葡萄的緣分,還要追溯到2003年。當年,石家寨村在村里西南角的一片土地上,建設了30多座溫室大棚,引進了維多利亞葡萄、陽光玫瑰、巨勝1號等品種,將這份“甜蜜的事業”做得有聲有色。
“我自己承包了5座葡萄大棚,大棚每畝地1年的純利潤能達到3萬元,1年下來能賺十幾萬元。”王之付算了一筆賬,一串串葡萄不僅富了王之付,也成為石家寨村大多數村民的“致富果”,圓了村民們的增收致富夢。
“出不了遠門,不能外出打工,溫室大棚種植葡萄,一年能賺2萬元,除去給老伴看病的錢,還能留下來一些補貼家用。”石家寨村脫貧戶王玉蓮說。幾年前,王玉蓮的丈夫突發腦血栓,需要長期用藥,不能干重活,家里的重擔就落在她一人身上。如今,她一有時間就來到葡萄大棚里忙活,漸漸地,生活也有了起色。
小小的“致富果”也解決了附近村不少村民的就業問題,“我們一直都在這里務工,不僅離家近,工作也輕松,一天工資60元到70元。”家住大柳邵村的李春燕開心地說。
2020年,上級財政下發壯大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50萬元,為石家寨村建設了2座高標準溫室大棚,村里的種植能手劉銀忠承包了其中1座。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棚內的葡萄長勢喜人。“從承包到現在投資了14萬元,今年葡萄長得好,1年差不多就能回本。葡萄效益好,銷路也不用愁,渾身充滿了干勁。”劉銀忠說,承包這座棚之后,他每年向村集體交2萬元,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除此之外,石家寨村還將村集體土地流轉出去,建設葡萄大棚、種植百畝梨園,村集體收入從幾萬元增加到了十幾萬元,實現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村集體收入多了,村民的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了。”王之付笑意盈盈地說。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