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麗姣 馬紅坤
5月16日下午,在茌平區馮官屯鎮布袋梁村的一處大蒜種植田里,十幾名工人齊刷刷地蹚在半米高的大蒜田里,快穩準地將蒜薹抽出來,搬運工人將捆綁好的蒜薹裝到袋子里,一派豐收景象。
村民李殿新今年種了20多畝大蒜,成熟的蒜薹根莖粗壯、顏色鮮亮,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忙著將捆綁好的蒜薹一層層擺在農用三輪車上,忙得不亦樂乎。
“現在正是采摘蒜薹的好時候,一畝地能收800多公斤蒜薹,采摘的蒜薹直接放到冷庫存放,一公斤以7塊錢的價格賣出,這20畝地能收入10萬塊錢。”李殿新樂呵呵地算了一筆賬。
李殿新介紹,大蒜渾身上下都是寶,這段時間可以采收蒜薹,再過20天左右,鮮蒜就到了成熟期。一畝地可產鮮蒜2000余公斤,到時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蒜薹進入成熟期后,需要雇傭大量的人工進行采摘。布袋梁村種蒜大戶宋心芹將自家的蒜薹采摘完后,又來到李殿新的蒜田里幫忙。
“提蒜薹是有技巧的,右手抓住蒜薹的下端,左手垂直于右手,用巧勁往上一拔,就能把蒜薹完整地提出來。”宋心芹說。跟她一起的,都是常年種蒜采摘蒜薹的“老手”,每人每天可以賺80元左右,帶動了附近村民增收致富。
像李殿新這樣的種蒜大戶,馮官屯鎮有200多家。該鎮氣候獨特,土壤肥沃,種出來的蒜薹外形粗壯、色澤鮮亮,口感極佳。從1990年開始,馮官屯鎮就開始大面積種植大蒜,其中布袋梁村種植面積最大。
“大蒜與小麥同季節播種,與玉米輪種,每畝地預計比種小麥多4—5倍的收入,自從種了大蒜,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布袋梁村黨支部書記梁保泉說。
2007年,梁保泉投資建設了4座冷庫存放蒜薹。“現在冷庫的溫度是零下0.6攝氏度,可以存放半年左右,然后再依據市場行情向外銷售。”梁保泉說。農戶將剛采摘的新鮮蒜薹過磅后存放到冷庫中,一排排蒜薹在低溫環境下更顯得鮮翠欲滴。
2014年,布袋梁村成立布袋梁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農戶+基地+恒溫庫+市場”的經營模式,統一供種、供肥、供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指導、收購、銷售,以每公斤7元的收購價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讓農戶不再為銷路發愁。
今年,馮官屯鎮共種植700余畝大蒜,依靠大蒜種植增加了農民收入,走出了一條富民強鎮的新路子,也推動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