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軍豪 張穎
本報通訊員 鄭兆雷 彭月勇
在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的過程中,正確認識并處理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關系是一個重要課題。這一課題,茌平給出答案。
耿店新村成立,8800多名村民抱團發展;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寫出以工補農的新文章……在茌平,城鄉并肩前行。
抱團起勢
從“小耿店”到“大耿店”
耿店村,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依靠著蔬菜大棚產業,用20多年的時間打造出了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溫室大棚700多座,日產銷蔬菜可達5萬公斤;村民年人均純收入4.6萬元,村集體公共積累資金超過3000萬元,這些數據見證著耿店腳步。
6月16日,走在耿店村,街道寬敞整潔,衛生院、敬老院、銀行應有盡有,幼兒園、小學煥發著蓬勃朝氣;田間蔬菜大棚鱗次櫛比,各色新鮮蔬果講述著新時代耿店人的新故事。
富起來的耿店村做大了。
2021年5月,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聯、治理相融、人文相親、規模適度”原則,打破自然村分割壁壘,耿店新村成功組建,“小耿店”變成涵蓋周邊11個村的“大耿店”。村民由800多人增加到8800多人,耕地由1000多畝增加到1.6萬畝。今年2月初,耿店誠贏農業科技集團注冊成立。
“大耿店”統籌“菜籃子、米袋子、樹林子、果盤子”,探索以耿店為龍頭,區域聯動共贏共富的發展新路子,建起了1000多畝高標準農田、500多畝果園。此外,耿店新村還幫助周邊5個鄉鎮、26個經濟薄弱村建起183座“共富大棚”,去年僅租金一項,就收入120多萬元。
不僅如此,耿店人還將“致富真經”傾囊傳授給全省乃至全國的農民兄弟。2021年6月,一座帶有鮮明耿店元素的“棚二代”鄉村大學——聊城市鄉村實用人才培訓學院建成啟用。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5000多名“新農人”陸續走出校門,奔向廣闊天地。
一村富了不算富,先富必須帶后富。“耿店作為平原農村的典型代表,依靠農業實現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共同富裕,探索出可復制推廣的鄉村振興‘耿店經驗’。”茌平區委書記孫榮軍說。
抱團起勢,耿店新村闊步向前。
以工補農
工業理念與現代農業完美結合
位于茌平區樂平鋪鎮小劉村的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國內首個三產聯動、雙園共創,實現零碳目標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
室外溫度37℃,而走進高標準草莓玻璃溫室大棚,沒有悶熱潮濕之感,頓覺涼爽怡人。產業園辦公室主任劉慎強介紹:“大棚溫度控制在22℃—25℃之間,這是最適宜草莓生長的溫度。”抬眼望去,一排排無土栽培槽懸掛半空,水肥一體化管道直通槽內,這樣別具一格的種植方式被稱為“草莓天瀑”。
在這里,信發集團電廠運行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輸送到大棚內,變廢為寶,供草莓進行光合作用。劉慎強介紹:“在棚內冬季供暖上,我們利用工業廢熱來解決整個產業園的供熱需求,既減少了大氣排放,又實現了余熱利用,節約了生產成本,一舉多得。”
大棚櫻桃種植園內,電子屏實時顯示著二氧化碳、土壤濕度等環境指標,智能放風和補光燈使得大棚北側的土地也被開發利用。櫻桃大棚采用國內唯一的三層保溫技術和精準控溫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控制技術讓櫻桃在9—10月“休眠”,次年2—4月錯峰上市,實現了從反季節到“定季節”。
鱸魚養殖區內,一條條鱸魚暢快游弋。養魚產生的廢水和糞便、魚鱗與櫻桃、草莓廢棄枝葉統一收集制作有機肥,成為櫻桃、草莓的新型基肥。魚池直徑7米,每畝地可放置5.5個,水溫控制在適宜魚進食的24℃左右,養殖周期只有普通養殖方式的四分之一。正因此,一條條鱸魚“游”出了數萬元級乃至超十萬元級的經濟效益。
以工補農,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了現代農業新技術與工業先進的管理模式及標準化流程的完美結合。“現代農業一直沒有標準,我們的目的,就是要為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出來一套標準,讓工業與農業實現良性融合發展。”劉慎強介紹。
以工補農,讓如今的小劉村頗具現代化城市氣息,街道全面硬化,居民樓寬敞大氣。2020年,信發集團出資1億多元,為小劉村建起寬敞明亮的居民樓144套,全村144戶居民全部搬入新居,空調、智能馬桶等設施一應俱全,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小劉村人過上了現代化的城市生活。
共建共享 繪出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出茌平城區向東,不到2公里的路程便來到了振興街道宋莊村。這個一度以“空心村”、臟亂差為周邊鄉鄰熟知的村莊,如今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先進村。
村里的坑塘整治提升,建成魚塘;原先破舊損壞的路燈被換成150盞太陽能路燈,照亮村民出行路;曾經塵土飛揚的街道胡同全部硬化,村民出行不再難;主街兩旁綠植茁壯,點綴著村民的新生活……400人的小村莊實現了大變樣,“氣質顏值”和群眾的幸福指數實現了雙提升,村民紛紛回鄉發展。他們搞起了研學游、采摘園、手工作坊、家庭菜園等,引得不少城里人來此參觀游玩。“我們村的種種變化,讓以城帶鄉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得到發展,也讓城里人的鄉情鄉愁有了寄托。”宋莊村黨支部書記宋祥利說。
與宋莊村相鄰的石劉村,也是茌平區統籌城鄉發展的注腳之一。除了良好的村容村貌,這里發展了花卉種植、秋月梨種植以及瓜蔞種植。村黨支部書記張海軍介紹,下一步,村里要試水電商,為村民增收再助一把力。
面子美,里子也要厚實。
振興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崔哲介紹,5月底,他們接到了市民熱線的一個工單,“原以為是投訴,誰知是表揚”。八一社區的王大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辦理養老保險認證時犯了難,中心的幫辦人員全程幫助王大爺順利辦結了業務,感動之余,王大爺致電市民熱線向工作人員表示了感謝。
振興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有16個窗口,最顯眼的便是清風聯絡站窗口。“群眾在辦理業務時,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向清風聯絡站窗口反映。此外,我們還設有‘吐槽找茬’窗口,目的就是為居民提供更加貼心、更加高效的服務。”崔哲介紹。振興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與轄區內的社區便民服務站實現了良性互動,居民辦業務也實現了就近辦,辦事效率大大提升。去年,這里僅辦理個體工商業務超1萬件。
面子里子一起美,在茌平,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已不是新鮮事。交通網絡、供電、供水、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城鄉一體化;開通了3條城際公交線路、15條城鄉公交線路、7條城區公交線路;實施醫保全民參保計劃,參保率達到99.1%,建設幸福食堂、如康家園各12處,醫療養老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茌平一方面著力推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可及,穩步提高保障標準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著力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構建公共服務優質共享的新機制。
悄然間,茌平為一方百姓叩開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門。
2023-06-21 09:24:17
2023-06-21 09:13:56
2023-06-20 17:14:56
2023-06-20 16:41:40
2023-06-11 17:19:36
2023-05-24 08:24:5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