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縣域 > 縣市區 >

              莘州大地起歡歌 ——莘縣探索鄉村“最美之治”新路徑

              來源:聊城日報  2023-08-11 14:46:54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苑莘

                “下社區,進街道,全縣城鄉都走到。到工廠,去校園,各行各業照顧全。一演就是幾十場,場場觀眾都鼓掌。村村落落都走遍,觀眾都有幾十萬!”8月6日晚,干了一天農活的莘縣莘亭街道后高廟村村民王賓換上演出服,參加了村里的消夏演出。他表演的說唱《美德健康新時代》內容活潑、節奏明快,收獲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過去兩年,莘縣主動將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與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宣傳黨委中心工作、完善社會治理短板相結合,探索形成了一條以文藝豐富群眾生活、凝聚發展合力、推進鄉村善治的“最美之治”新路徑。950余支文藝志愿者隊伍、12000余名骨干文藝志愿者,以文藝共民情、潤民心,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進程中,描繪出一幅鄉村勁吹文藝風的美妙畫卷。

                田間大舞臺 人人當主角

                莘縣大力推廣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有其自身考量:過去二三十年,莘縣通過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發展設施農業,一躍成為“中國蔬菜第一縣”,幾十萬農民群眾通過種植蔬菜、瓜果和食用菌富了起來,蓋小洋樓、買小汽車早已不是稀罕事。

                富起來的莘縣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為此,莘縣在2020年被確定為“中國文聯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項目試點”后,連續3年將文藝志愿服務項目作為重點改革品牌予以打造??h委成立專班、鎮(街道)成立鎮級文聯,試點村、重點文藝村建立村級文聯;因地制宜搭建“燕塔書場”“小樹林劇場”等幾十個群眾舞臺,在全縣90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部設立文藝志愿者活動室……一系列措施實施后,莘縣的文藝志愿者從無組織、無管理、無場所的“散兵游勇”變成了有身份、有舞臺、有水平的“精兵強將”。

                軟硬件條件具備后,成千上萬名文藝志愿者將莘縣農民帶上了舞臺,使他們成為農村文藝活動的主角。“以前俺是足不出戶,一天天圍著鍋臺轉,買身好衣裳都沒處穿。怎么也想不到日子還可以過得這么精彩。”王奉鎮王奉集村村民白艷波兩年前在文藝志愿者的指導下成為村里的文藝骨干,如今,白艷波帶出了50多名廣場舞領舞,還成為萬人廣場舞大賽的“導演”。

                “看到身邊邋里邋遢的姐妹們現在變得自信、健康,我這心里別提多開心了。”正如白艷波所說,兩年多來她和村里的姐妹們成了附近“小樹林劇場”的???,穿旗袍走秀、跳廣場舞,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泥土味作品 唱出主旋律

                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滿足了群眾的休閑需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如何讓群眾接觸到的這些文藝作品“叫好又叫座”?“群眾有很強的休閑需求,但很多人愛好的只是文藝的形式,個別文藝作品內容涉及封建迷信等不健康內容,很多正能量作品的宣傳效果不盡如人意。”莘縣文聯主席鄒海宏一語道破文藝志愿服務下鄉的難點。

                為了破解這個難題,莘縣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中,將政治引領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文藝志愿者的思想水平,把藝術家的政治清醒作為基礎牢牢抓在手中。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個別文藝作品簡單粗暴地強行灌輸觀念,導致群眾不買賬。甚至出現了文藝巡演時先演一個政策性節目,再送一個經典段子的“買一送一”尷尬場景。隨后,對文藝志愿者的業務培訓也提上日程。莘縣主動邀請知名專家培訓縣級隊伍,并定期組織文藝骨干下沉鎮村開展文化交流,集中開展文藝宣講、文藝采風、文藝創作、文藝展演、文藝大賽等活動,帶動一批文藝愛好者創作出大量帶有“泥土味”的好作品。

                “雞要關、狗要栓,村里沒有臭水灘。不立桿、不拉線,有事請找變電站。水源保護最重要,垃圾不能水中倒……”后高廟村村民集體創作的快板《美麗鄉村你我他》,既接地氣,又充滿了正能量、唱響了主旋律。“我們村本就是‘戲窩子’,在藝術家的指導下,我們創作的好作品數不過來。”村里的文藝帶頭人狄秀申說,根據村中真人真事創作的《扶貧新曲》《彩禮淚》等作品,成為“村晚”的保留曲目。

                文藝志愿者 凝聚正能量

                魏莊鎮康凈莊村有位獨臂老人康振波,在文藝志愿活動的感召下,無償為村里創作了很多清新的墻畫。小橋流水、高山小徑、荷花錦鯉在他靈巧的左手下,躍然墻上,成為康凈莊的一道風景。

                “我看村里把墻噴上顏料了,尋思著為村里出點力,就打算畫些美麗鄉村的宣傳畫。我年紀大了,別的干不了,畫些墻畫比光寫標語好看,也算是給村里做點貢獻吧。”在康振波的努力下,街道兩側的墻壁上充滿了生機。

                康振波的所作所為折射出莘縣以文藝作品成風化人的一角,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用文藝力量關愛幫助弱勢群體,開展了多個志愿服務項目,幫助殘疾人走出封閉圈子,積極融入社會。比如,聾啞殘疾人張利維經過培訓,現已成長為專業木雕師,有的作品一件能賣到10多萬元。性格孤僻的小兒麻痹癥患者張艷平在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的影響下,也變成一名積極、主動、樂觀的志愿者。”大王寨鎮黨委書記閆洪濤介紹。

                如今,萬名文藝志愿者和他們精心創作的作品,緊貼群眾的情感共鳴點,將廣大群眾凝聚在一起。“我們正在開展移風易俗專項創作、巡演、展演,贊頌先進典型,傳播先進經驗,一定要讓‘好人好事上舞臺,良風美俗唱起來’。”白艷波道出了該縣萬名文藝志愿者共同的心聲。

              編輯:馬麟
              校對:顧楊洋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