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我為群眾辦實事 改革賦能興聊城”民生專版|市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農田管護蹚出新路

              來源:聊城晚報  2022-01-13 09:21:49
              A+A-
              分享
              WB0220220113C (2).jpg
              WB0220220113C.jpg

                聊城高標準農田管護蹚出新路

                ■文/圖 本報記者 劉敏

                2021年12月4日,走進東昌府區斗虎屯鎮高標準農田項目現場,放眼望去,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溝渠相連”的自然畫卷映入眼簾。

                “以前,農民種地,地難澆,路難走。高標準農田建設,讓這種情況有了很大改觀。”站在張李村麥田中,看著紅色的機井屋分布得錯落有致,靳巖言語間有些許輕松。

                東昌府區農村工作服務中心主任靳巖表示,當前的新項目建設完成后,斗虎屯鎮的高標準農田將占到全鎮耕地總數的八九成。

                高標準農田建設

                提升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

                “一隊新打了6眼井,出水量都很大。”看著阡陌縱橫的麥田,王思明再也不用為澆地的事發愁了。

                今年65歲的王思明,是斗虎屯鎮山南村一隊的村民。一隊500多畝(1畝約合666.7平方米)耕地,以前麥子澆一遍水需要半個多月。因為澆地“挨號”,鄰里之間有時爭得面紅耳赤。

              (改革賦能興聊城)(分離圖)900754(2304202)-20220113083825.jpg

              斗虎屯鎮山南村新打的一眼機井

                “以前的機井出水量小,澆一畝地得4個小時。”王思明說,新井出水量大,兩個多小時就能澆一畝地。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完成后,山南村不僅澆地方便了,這里的交通也將有很大改善。原先坑洼不平的生產路,將變成平坦的水泥路。

                斗虎屯鎮的大徐村,人口多,土地也多。全村將近3000畝地,去年大部分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剩余的部分,今年建設完成。

                因雨水多,剛過去的這個秋天,許多村民收玉米靠肩扛手提。人工搶收的煩惱,大徐村村民沒有。

                “村里玉米全部是機械收割,沒用人工。”大徐村黨支部書記呂錫龍直言,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水通、路通、電通,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

                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科科長王毅介紹,全區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個,建設任務3萬畝。兩個項目,共涉及24個行政村。2021年度聊城市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56萬畝,建設項目42個。

                這些建設任務,要在2022年3月底前如期保質完成。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101.65萬公斤,項目區直接受益14.7萬戶,53萬人。

                實施灌溉用電管護體制改革

                破解“有井沒電”難題

                “插卡取水,計量收費,一度電合五毛四分。”呂錫龍說。

                連續兩年,斗虎屯鎮各建設高標準農田2.5萬畝。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村民澆地可隨時取水,電費也不貴。

                每度電0.54元的背后,是一項灌溉用電管護體制的改革。這一改革的艱辛,王毅感觸頗深。

                改革前,群眾灌溉用電除正常繳納每度電0.54元之外,還需承擔電力損耗、維護維修費和電工工資等,電價甚至達到每度電0.8到1.5元,個別村莊甚至達到2元。

                變壓器運行損電和線路損耗,每臺變壓器每月大約150元,每年2000元左右。

                有的村莊為了減少電損,全年大部分時間將變壓器報停,出現“有井沒電”等問題,影響了正常農業生產。

                為解決這一問題,聊城市改變傳統單純以村為主體的管護模式,農田供電設施管護由村集體為主,改革為供電公司為主、村集體為輔。

                由供電公司負責管護農田灌溉用電設施,一舉破解管護難題,群眾全年可用電取水,灌溉用電價格也下降了30%以上。

                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科科長劉法正表示,針對農田用電設施多頭建設、標準不一、電損過高,造成供電公司無法承接管護的問題,聊城市從規范供電設施建設標準入手,完全按照供電公司標準進行規劃設計、改造提升,對新建及存量供電設施分類施策、分步實施。

                實施灌溉用電管護體制改革后,聊城還配套推行“井長制”,由機井受益群眾推選一名“井長”,明確“井長”責任,組織群眾開展農田灌溉設施管護。

                全面推廣高標準農田“熱線電話”,建立高標準農田服務熱線,把縣級農田建設管理科室的辦公電話設為“熱線電話”,噴寫在機井蓋上,村集體及“井長”無法解決的問題,可直接撥打“熱線電話”,由農業農村部門及時協調解決。

              【編輯:李太斗】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