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我與聊城日報的故事&#9327;|用好黨報平臺 培育時代新人

              來源:聊城日報  2022-01-17 09:56:36
              A+A-
              分享

              視頻制作:劉亞杰 馬麟

              A220220117C.jpg

              QQ截圖20220117090645.png

                ■ 本報記者 劉亞杰

                1月14日下午,在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見到尹莉和韓秀婷兩位老師時,她們正從《聊城日報》摘取理論文章。因為課堂上要用,所以她們需要提前做準備。

                尹莉和韓秀婷都是聊城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因為教授思政課的緣故,她們每天都和《聊城日報》打交道。

                “我來到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已經15年了,只要沒有課,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閱讀黨報黨刊,其中就有《聊城日報》,讀報讓我受益匪淺。”尹莉說,通過不斷從黨報汲取營養,她的思政課堂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要聞’‘民生’等版面讓我們了解國家大政方針和民生訴求;‘杏壇’‘桃李’等版面讓我們學習了前輩們育人的成功案例及事跡,督促自己不斷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持續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在尹莉看來,只有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學生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行,教師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聊城日報》恰恰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他就是中共西藏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在課堂上,韓秀婷經常朗讀《聊城日報》的文章,時常讓學生們聽得入神。韓秀婷不僅自己學習,還帶動學生一起學,她喜歡從《聊城日報》中摘出與授課有關的內容,作為案例融入思政課堂,讓“枯燥”的理論課變得活潑生動。

                韓秀婷說,《聊城日報》是思想成果的“催化劑”,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工作之余,韓秀婷也喜歡寫文章,先后在《聊城日報》發表了《傳承紅色基因——一位大學教師的使命擔當》《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做黨史學習教育的領頭羊》等論文,引起了良好的反響。

                “《聊城日報》已經成為我生活、學習及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將繼續堅持每日讀報、學習,并帶動社團學生、班級學生都投入到《聊城日報》的學習之中,讓《聊城日報》成為立德鑄魂育人的重要載體。”韓秀婷說。

              【編輯:龐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