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我與聊城日報的故事&#12881;丨程學禮:黨報引領創作路

              來源:聊城日報  2022-01-27 09:32:39
              A+A-
              分享

                文/圖 張燕

                “每發表1篇文章,我都會剪下來珍藏,然后按年份裝訂到一起,不知不覺中攢了這么多,一共900多篇文章?,F在一有空我就拿出來看看。”1月24日,陽光明媚,冠縣辛集鎮五岔路村村民程學禮回憶起他和《聊城日報》的故事。

              image.png

                程學禮家中珍藏著2大箱《聊城日報》剪報,這是1989年至今,他在《聊城日報》上發表的文章。程學禮將這些剪報視若珍寶,多次搬家都沒舍得丟棄。

                程學禮和《聊城日報》的緣分始于1989年。當時,高中畢業的他雖然在家務農,卻養成了讀書看報的習慣。一次,程學禮看到《聊城日報》刊登了一則面向楹聯愛好者征集對聯的信息,當晚,他便按要求擬了一副對聯,并于次日從辛集郵局寄了出去。1989年1月21日,《聊城日報》刊登了程學禮的對聯。

                5個月后,1989年7月19日,《聊城日報》又刊登了程學禮的一篇作品《賣棉不給錢 有苦向誰言》,反映了他在辛集白官屯棉站賣棉花被“打白條”,討要23次無果的事情。

                文章見報后,在全市引發廣泛關注。冠縣縣委、縣供銷社在第一時間成立了2個專門兌付小組,用2天時間,按照收棉單把現金送到棉農手中,并向棉農賠禮道歉。

                “這篇文章的刊登和引起的社會反響極大地激發了我的寫作熱情,從此,我真正踏上了寫作的道路。”談及《聊城日報》對自己的影響,程學禮說。

                品一杯茶,就如品一段人生,看似平淡,卻意味無窮?!读某侨請蟆穼Τ虒W禮而言,就是那一杯茶。寫作熱情被激發后,程學禮一發不可收,最多時一年在《聊城日報》發表文章180余篇,平均每兩天1篇。

                程學禮今年63歲了。由于身體的緣故,這幾年他的稿子寫得少了,但仍堅持每天讀報。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拿到《聊城日報》,程學禮在堂屋東墻上鑿了一個洞,方便投遞員直接將報紙投入屋中。

                “能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聊城日報》是一份解民憂的報紙,我必須給它點個贊!”程學禮說。

              【編輯:李太斗】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