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小希
從“民生穩則人心穩、社會穩”,到“聚焦共同富裕目標,努力增進民生福祉”,1月13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關于民生工作的論述,猶如燈塔,指引方向。
2021年,我市堅持把群眾的事當成天大的事,聚焦共同富裕目標,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意識和效能——
市民熱線辦結率達99.8%,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化解;
財政民生支出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登記失業率優于省控目標1.8個百分點;
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4所、幼兒園42所,完成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項目198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取得新成效;
……
這一年,我市各地堅持用心用力用情辦事,在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上下功夫、使真招。一項項與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生活冷暖、教育醫療有關的舉措接連落地,屬于水城的幸福故事在不斷書寫。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聊城把促進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對于如何帶領近600萬人民邁向共同富裕,我市在深邃思考中又開始了堅定前行——
“共”,在于“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確保就業形勢穩中向好,高度重視、提前著手,力爭今年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以上,確保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穩定在85%以上,同時進一步健全制度,加強用工單位監管,維護好就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同”,在于不斷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今年,我市謀劃實施一批民生領域重點項目,確保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80%左右,教育投入確保只增不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繼續提升,同時建設一批環衛驛站、零工客棧、助老餐廳、社區托育站等,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富裕”二字,指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僅在于物質生活,還在于精神生活。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提升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站)標準,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共建共享,廣泛開展全民閱讀、藝術普及和群眾文化活動,提高群眾文化參與度,在全社會營造天朗氣清、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
發展成果最終體現在民生改善上,體現在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的提升上。如今,我市超額完成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2021年度任務。冠縣居民王勇才和老伴在今年春天,便能入住新建成的冠縣花留莊棚改房;春節前,全新亮相的北關街成為市民的熱門打卡地,63歲的市民王天富說:“咱的老城區如今有了新光彩。”;土地有了專人托管,不用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平時還能參與鎮上組織的電商直播培訓,東昌府區侯營鎮何屯村的張建平感嘆:“這樣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如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穩中求進,是今年全市經濟工作總基調。”實現“穩”和“進”,守是守不住的,等是等不來的。以穩求進,以進固穩,方能實現發展,而最終目的,還是在高質量發展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審視當下,任重道遠——我市新舊動能轉換正處于緊要關口,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任務艱巨,以一抓到底的干勁、一以貫之的韌勁、一鼓作氣的拼勁辦好民生實事,是聊城承諾。
看向前路,目標明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盡心竭力改善群眾生活,是今年全市經濟工作的五項重點任務之一,在持續推動各項工作在全省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的新征程上,“共同富裕”是鮮明標識。
面向未來,步伐穩健——“要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每一件重點民生實事都要明確一名分管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套督導機制,確保落地見效。”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民生工作的部署細之又細,實之又實,這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也是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群眾的體現。
如今,一幅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正徐徐展現在我們眼前……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