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政哲
眼下,在距離聊城1300多公里的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西部協作產業基地里茁壯成長的獺兔、非遺工坊里色彩鮮艷的苗繡、“牧蜂姑娘”中蜂文化沉浸式體驗園內勞作的身影,無不彰顯著聊城與彭水開展東西部協作結出的累累碩果。
“在我市的助力下,彭水縣于2021年2月成功脫貧摘帽,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但接下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任務還很艱巨。作為一名黨員,只要黨和組織有需要,我便堅決服從安排,在祖國大西南的武陵山區揮灑汗水、磨礪自己。”1月26日,剛回到聊城準備開展走訪對接工作的聊城掛任彭水縣黨組成員郭延偉告訴記者。
自結對幫扶彭水縣以來,聊城先后選派4批干部,231名農業、醫療、教育專家掛職交流幫扶。全體掛職干部扎根彭水、投身一線,展現了良好的形象。
開展東西部協作,加強產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形成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是掛職干部管理組的工作重心。
掛職干部管理組以聊城之優補彭水所需,依托彭水資源稟賦,加大產業幫扶力度,激活了彭水發展的內生動力。
2021年,普子鎮肉兔養殖、重慶市苗都林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白鵝養殖及加工等44個項目落地苗鄉,助力培育產業、群眾增收。
在聊彭兩地相關部門的推動下,普子鎮9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抱團發展”,聯合成立重慶普邦畜牧有限責任公司,與山東雙運獺兔公司簽訂肉兔養殖合作協議,由山東雙運牧業提供技術、種兔、飼料方面“保姆式”服務。據了解,通過“公司+農戶”等模式,惠及全鎮8000農戶、28000人,其中脫貧戶1298戶、5470人,已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創收25萬余元。“2021年以來,普子鎮銷售肉兔5萬多只,銷售額200多萬元。”聊城掛任彭水縣發改委黨組成員馮偉說。
聊城與彭水不斷加強產業合作,引種、引資、引技術,幫產、幫銷、幫推廣,通過“公司+村集體+農戶”的產業幫扶模式,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采取土地入股、產業發展資金授資等形式扶持發展白茶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一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目前,彭水縣共栽植白茶5000余畝,帶動當地200多戶群眾就業增收。
除了種植養殖,聊城還大力支持彭水的文化產業發展,苗繡已成為彭水對外展示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非遺苗繡是魯渝協作重點支持的項目。近年來,聊城每年都拿出專項資金對居家婦女、殘疾人進行培訓,讓她們掌握這項技能。另外,成立魯渝協作彭水苗繡非遺工坊,幫助銷售繡品,這樣既弘揚非遺文化又增加了群眾收入。”聊城掛任彭水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趙鑫說。
自2017年以來,聊城與彭水協作共建日益緊密,通過開展產業、勞務、文旅、消費、人才等方面的協作,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多領域、多路徑的結對幫扶新格局,兩地人民相互協作,形成了強大的東西部協作合力。
“目前,在兩方協作下,彭水已經建成了白茶基地,另外還有肉兔養殖、‘牧蜂姑娘’體驗園和苗繡非遺工坊。”郭延偉說,下一步,還將推進白鵝養殖和中草藥種植基地以及農產品加工中心等項目建設。同時,還會加強合作,拓展東西部協作的范圍以及內容,在宣傳上下功夫,在產業上做文章,在消費上提質效,在勞務上強服務,在文旅上出精品,在創新上見成效,進一步把工作做得更好,打造東西部協作聊彭“升級版”。
山高水長情誼深。一路走來,一批又一批聊城彭水東西部協作掛職干部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成為聯結黃河沿岸與武陵山區的真情紐帶,與彭水干部群眾攜手,共同譜寫同心發展的“山水情緣”。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