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上的“多面手”
——記冠縣住宅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張琳
■ 本報記者 劉亞杰
“這里缺少一個數據,是怎么回事?抓緊弄清楚。”2月9日上午,冠縣城區東南方的三里韓片區棚改項目現場,張琳看著技術交底材料,詢問身邊的技術人員?! ?/p>
為搞清楚這個數據,張琳連續撥打了五六個電話。“別說是一個數據,就是一釘一鉚都不能有失誤。”張琳說,棚戶區改造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作為施工單位,絕不能讓老百姓的利益有半點損失。
張琳是冠縣住宅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職工。他1995年上班,2002年入黨,從建筑工人到技術員、安全員、資料員、預算員再到如今的管理崗位,幾乎干遍了建筑行業的各個崗位,成為建筑工地上的“多面手”。
“一是工程質量,二是施工安全,三是揚塵治理。”2月7日,春節假期后開班第一天,張琳全程脫稿用3個小時的時間給所有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生產第一課。繪聲繪色的講解,讓同事們見識了這位老建筑人的心細如發。
“別看僅僅是一個小圓孔的改變,卻能給住戶避免不小的麻煩。”張琳指著窗戶槽上的泄水孔說,這個位置原來采用的大多是方形孔,方形孔開口面積較大,阻擋不了蚊蠅,給住戶帶來諸多不便?! ?/p>
張琳連續思考了多日,不斷改進設計草圖。在不改變設計規范的前提下將方孔變成圓孔,既解決了窗戶排水的問題,又阻擋了蒼蠅蚊蟲的進入。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張琳堅持每天都要去工地上走一遍,幫助大家解決各類問題。多年來,張琳參與的所有建設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最高年度優良率超過75%,創市優工程200余項,創省優工程10余項,創市級十佳工程10余項,創“水城杯”工程10項,創省優質結構杯工程1項,填補了冠縣“省優”工程和“十佳”工程、“水城杯”工程的空白。
近年來,張琳擔負起了“傳幫帶”的責任。每周五晚上在公司四樓會議室開辦“業余夜校”,自己撰寫教學講義,講的都是技能知識、實踐經歷和親身體會,公司的技術人員都當過他的“學生”。他義務授課,雷打不動,這一做法持續了六年。在張琳的帶動下,公司形成了“一人紅、紅一點,大家紅、紅一片”的學習氛圍,完成一個又一個精品項目。
今年春節值班期間,張琳又整理了一批發生在建筑工地上的感人故事。他計劃用手中的筆,把工地上的一線故事宣傳出去。因為工作突出,今年張琳獲得了市建設系統宣傳報道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編 后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這兩個字,或許是張琳在建筑行業得以出類拔萃的秘訣。
在一線崗位堅守27年,沒有一定的毅力和精神境界是做不到的,同樣,沒有認真的態度也是做不好的,但是,張琳做到了,也做好了。張琳的認真體現在哪里?體現在他為了一個數據能不厭其煩地求證,體現在他為了安全生產能講課3小時,體現在他參與的建設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100%……這股持之以恒、一絲不茍的認真勁兒,不正反映了如今聊城上下干事創業的精氣神?而對自己認真、對事業認真、對人民認真,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就沒有打不退的攔路虎。
偉大事業成于實干。我們有理由相信,秉承這份“認真”,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中,更多的“張琳”必將創造更多的奇跡!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