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苑莘
字里滿是溫度,行間寫滿希望。翻閱政府工作報告,其中的很多詞語悄悄撥動了聊城人的心弦。
“服務詞” 貼心
對在聊城建項目、謀發展的企業家來說,報告中的“服務詞”很貼心。
“這個新項目符合國家要求,為省重點項目,項目用地方面沒問題。”春節前,冠縣美安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書海在聽到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的答復后,組織人員加快了項目建設步伐。過去幾年,我市實行“要素跟著項目走”,讓企業“輕裝上陣”,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建立土地、能耗、環境容量等資源要素市域統籌機制,推動優質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這給企業家吃下了“定心丸”。今后,全市各級各部門將聚焦企業關切,繼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強“全生命周期”服務,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一把手走流程”,營造春天般的發展環境。
“民生詞” 暖心
“微服務”和“大民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一同提到。
其實,“微服務”解決的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體現的就是“大民生”。莘縣農村孩子午飯問題的解決就是“微服務”的體現。過去,由于需要為孩子準備午飯,莘縣張寨鎮沙河村村民孔令紅一直被“困”家中,無法進廠務工,影響了家庭收入。莘縣教育和體育局在廣泛調查后,加大投入,積極整合多種資源,最終實現了農村小學午餐“全覆蓋”,讓9萬多名農村孩子在校吃上了安全放心的午餐。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今年,我市類似這種“微服務”還將繼續。我市將圍繞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謀劃實施過街天橋建設、智慧停車位改造、體育場地建設等一批民生實事。
“新鮮詞” 安心
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這個詞足以打動很多在外的聊城籍青年才俊。
“在聊城,我的工作很充實,生活也很舒適。”這樣評價聊城的是曾在北京工作5年的穆振,這個小伙子在聽聞東昌府區出臺了專門的人才引進政策后,辭去北京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工作,返回聊城就業。
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為吸引人才,今年我市將繼續實施“歸雁興聊”“水城優才”工程,引進高校畢業生2.3萬人以上。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