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軍豪 本報通訊員 劉明明
“這1億元,可以說是‘埋’在了地下,市民看不見、摸不著,但能實實在在感受到它帶來的便利。”3月28日,茌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占利說。劉占利說的1億元,是茌平區去年劃撥的用于供水管網改造的投資。茌平區去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6億元,能從這塊“蛋糕”中分出一大塊用于供水管網改造,背后是茌平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傾心為群眾辦實事的初衷。
茌平區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試金石”,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讓群眾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高品質幸福生活。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3月14日,茌平城區文化南路龍山御景小區門口,洰源自來水公司副經理朱偉帶領工作人員忙著鋪設新管道。“我們早上7點開工,輪班工作,晚上10點下班。之所以趕得這么緊,為的是讓群眾早日享受到這一工程帶來的便利。”朱偉介紹。
“目前的地下管網已跟不上城市發展步伐。”劉占利介紹,有的管道已經用了30年,跑冒滴漏嚴重,銹蝕物也易使水質受到二次污染,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群眾對此反映強烈。此外,自去年10月份起,為保護地下水資源,茌平城區道路降塵、園林綠化、生活垃圾中轉站及公共衛生間等原自備井全部關停,改用飲用自來水,既浪費了優質水資源,也加重了財政資金壓力。
針對以上問題,茌平區創新提出“優水優用、分質供水”的建設思路。洰源自來水公司總經理張丙彤說:“為避免資源浪費,在管網改造時,我們將舊管道充分修補,用來輸送中水,并鋪設新管道專門輸送飲用水。”據了解,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財政資金2000萬元。
張丙彤介紹,鋪設新管道時,他們還同步鋪設了光纜。“有了光纜,就可以將現有消火栓升級為智能消火栓,增設視頻和喊話系統,實現精準控制綠化灌溉、實時監控城市運行狀況,為節水城市、智慧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其實,1億元的投資只是前期投資,項目全部建成,總投資預計超過10億元。“政府過緊日子,為的是讓群眾過好日子。要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將‘真金白銀’投入到高質量發展上。作為聊城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建設幸福新聊城,茌平區責無旁貸。”茌平區委書記孫榮軍說。
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城區供水管網改造,是茌平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縮影。茌平區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從群眾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難題切入,聚焦土地托管、就業創業、新村建設等,勇于創新,大膽探索,邁出了協調解決好農村“人錢地”問題的關鍵一步。
劉吉祿是樂平鋪鎮小劉村村民,今年1月份,他家從小平房搬進了水電暖、電梯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的精裝修新樓房。促使劉吉祿一家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是茌平區開展的“黨建引領村企聯建”行動。
小劉村交通便利,但主導產業是農業,青壯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很多土地只能流轉給外村的種植戶。談起村里以往的樣子,劉吉祿皺起眉頭:“年輕人都去城里了,在村里轉一圈見不到幾個人。”
如何讓像小劉村一樣的村莊留住人,讓土地重新煥發生機,成為茌平區亟須解決的問題。立足“鄉村建設+發展產業”的基本思路,茌平區實施了“黨建引領村企聯建”行動,“三級書記”牽頭,合力推進62個新村與62家規模以上企業黨建聯建、共謀發展。
小劉村黨支部與信發集團黨委成功“牽手”,給這個“空心村”帶來了巨大變化。小劉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兵說,信發集團在小劉村流轉土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目前已簽約項目4個,總投資16億元,此外,信發集團出資建成9棟144套住房供群眾免費居住。土地流轉租金每畝漲了1000元,村民在家門口務工,每月能掙三四千元……如今的小劉村,環境美麗如畫,村民人心思進,呈現出一派鄉村振興新風貌。
無獨有偶,去年,韓屯鎮修建“民心渠”一事在當地被傳為佳話。“以前澆水靠機井,水質偏堿,費用也高。”引水灌溉,曾讓種了20畝韭菜的農戶王令峰很頭疼。為解決這一問題,韓屯鎮疏浚大小河道145公里,修繕橋梁9座、閘板8處,將30多條“斷頭渠”連成了一條長達145公里的暢通渠。“現在,黃河水流到地頭上,我們可以直接從渠里抽水灌溉。”農戶劉吉忠種了90畝櫻桃,他說,村民把這條渠稱為“民心渠”。
健全機制提升效能
2021年11月12日,茌平宜居置業有限公司周樓片區改造項目用水、用氣、用熱網上協同報裝項目全部完成。當日14時37分,茌平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登記轉發項目用水、氣、熱申請,專營企業立即受理。從受理到報裝完成,自來水用時50分鐘、燃氣用時37分鐘、熱力用時2小時53分鐘,大大壓縮了報裝時間。
以前,企業抱怨水、氣、熱報裝受理等程序過于繁瑣。茌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了解企業需求后,召集相關業務科室、部門負責人集體研究,決定實行水氣熱網上協同報裝。企業辦理獲得用水、用氣、用熱等業務時,只需登錄聊城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填報單位基本信息及需求,供水、燃氣、供熱等市政基礎設施報裝與其他審批業務并聯辦理,水、氣、熱專營企業主動受理,實行“一窗受理、后臺流轉、并聯審批、統一出件”。水、氣、熱網上協同報裝,按下了為民服務“快進鍵”。
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茌平區統籌“當下治”與“長久立”,把解決問題和建立長效機制結合起來,在優化營商環境、救助困難群體、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以茌平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為例,該局開通重大項目投資“生命周期”并聯審批綠色通道,推進業務整合、流程再造、數據共享,率先在全市工程建設領域實現“十事項七證齊發”。
茌平區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實行“周末延時工作”“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服務舉措,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開展8項村(社區)綜合服務站提升工程,實現百姓“辦事不出村”“小事不出鄉”。茌平區通過“創城熱線”等平臺,面向群眾征集“微心愿”“微訴求”,建立清單臺賬、督察督辦落實、評估問效、辦結反饋等一系列制度,區領導帶頭辦、黨組織統籌辦、黨員干部主動辦、志愿者申領辦,把“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
從看不見的1億元投資,到看得見的農村新居,再到業務辦理時限以分鐘計,是茌平區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強化公仆意識、為民情懷,聚焦“民之所憂、民之所盼”,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人民的不懈努力。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