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孔祥雷
“沒想到,咱種的小西紅柿每公斤能賣到16元,地里真是長出寶貝疙瘩啦。”4月13日,陽谷縣阿城鎮呂場村高標準智能溫室大棚內小西紅柿喜獲豐收,村民張富梅拉著省派“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駐呂場村小組組長蘇景紅的手,激動地說。
2020年10月12日,省派“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駐村小組來到呂場村。一年多的時間里,工作小組主動擔當作為,突出做好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提升基層治理水平,聚焦鄉村產業振興,努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筑根基
村里有了“主心骨”
呂場村共有156戶、581人。“雖然村子不大,問題卻不少。”蘇景紅記得,剛進村時,前來反映問題的村民一撥接著一撥——村“兩委”班子不健全;群眾和干部關系不和諧;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這讓蘇景紅和小組成員們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村民的困難,幫助他們過上幸福生活。
“改變村子現狀,首先得選出可以凝聚人心的帶頭人。”蘇景紅說。駐呂場村小組與阿城鎮黨委反復商議,在全村黨員、村民代表共同努力下,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由致富能人于忠義一肩挑,解決了村莊沒有“主心骨”的問題。
村干部是干部隊伍金字塔的底座。駐呂場村小組不斷加強村“兩委”干部隊伍建設,建立完善村“兩委”工作機制,有效激發了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解難事
只為群眾過上好日子
“十年了,擋路的墳堆終于遷走了,這事兒辦得好。”提起駐村工作小組帶來的變化,村民胥文龍稱贊說。
村民對駐村工作小組也十分信任,遇到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也都會向他們咨詢。小組成員們熟悉實際情況,很容易厘清錯綜復雜的關系,將了解到的村莊突出矛盾、村民訴求進行分類篩選,逐條解決。
村里基礎設施薄弱,是長期困擾村民生產生活的“老大難”問題。駐呂場村小組協調阿城鎮政府籌集部分資金,開展清淤疏浚行動;建設了500平方米的鄉村文化廣場,安裝了18盞太陽能路燈,整修了1320平方米主干道路……一件件民生實事讓村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助增收
智能溫室大棚綠意濃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呂場村有種植大棚的傳統,駐村小組通過走訪群眾代表、召開黨員大會,決定利用幫扶資金,流轉28畝土地,建設高標準智能溫室大棚。今年1月初,一期兩個大棚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引進種植了市場俏銷的小西紅柿“釜山88”。
小西紅柿皮薄肉嫩,深受消費者喜愛,每公斤批發價達到16元,僅此一項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4萬到8萬元。“我們將持續帶領村民優化種植結構,力爭實現‘四季不空棚、季季有收成’。”蘇景紅說,同時以基層黨建提升工作為抓手,著力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謀劃鄉村產業發展,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打造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新呂場,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