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伯平 本報通訊員 蔡仕卿
人才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對在城市打拼的人才來說,最大的歸屬感莫過于有一個自己的“小窩”。興建人才公寓就是讓青年人才立得住腳、留得住心、扎得下根的一項重要舉措。
鳳落梧桐,筑夢之巢。2021年10月31日,莘縣人才公寓揭牌啟用。數月已過,公寓運轉狀況如何?來莘英才感受如何?近日,記者走進莘縣人才公寓,采訪了部分來莘高層次人才,探尋四海英才愛上這座城的原因。
這里是夢想的起點
4月11日,莘州中學年輕教師司慧芳的心里涌起陣陣暖意。
原來,她在下班回家途中不慎遺失背包。正在她感到無助的時候,莘縣人才公寓“一站式”服務中心值班人員通過調監控、訪住戶,幫忙找到了背包并登門送到司慧芳手中。
“事雖小,卻讓我深深體會到家的感覺。”司慧芳說,2020年3月,她從山東大學畢業來到莘縣工作。入住人才公寓后,這里優越的條件、完善的設施和關懷備至的服務團隊讓她無悔當初的選擇。
在莘縣人才公寓里,還住著很多像司慧芳一樣為了理想來到異鄉打拼的年輕人。在這些年輕人看來,莘縣這座城市的勃勃生機,讓他們對未來少了顧慮,多了期待和干勁兒。
這里是“候鳥”的港灣
最近,莘縣莘納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王志龍有點忙。因為,他不僅要安排該公司董事長、濟南大學教授蔣緒川入住莘縣人才公寓事宜,還要迎接一批來公司參與研發工作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為他們安排食宿。
“企業如果自建宿舍,不僅投入大,后續管理壓力也很大。配套相對成熟的人才公寓,為企業解除了后顧之憂。”王志龍說,莘縣人才公寓不僅配套完善,安全也有保障,他準備讓這些短暫來莘的人才住進人才公寓。
莘縣人才服務中心經理陳紅赫介紹,人才公寓對常住人才和短暫入住人才一視同仁。為了適應青年人才需求,滿足他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莘縣人才公寓不僅根據年輕人的喜好調整了裝修風格,還配建了高標準茶吧、圖書室等設施,為人才搭建起學習交流、提升自我的平臺。
這里是異鄉人的“橋梁”
軟環境與硬環境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不可偏廢。對北京斯貝蘭德電氣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董留山來說,莘縣人才公寓吸引他的正是出色的軟環境。
2021年12月,北京斯貝蘭德電氣制造有限公司與莘縣人民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協議簽訂后,董留山在莘縣人才服務中心人才公寓服務團隊的幫助下,與莘縣各相關部門對接,迅速實現了項目落地。董留山介紹,在項目落地過程中,人才公寓服務團隊充當了北京斯貝蘭德電氣制造有限公司和莘縣各部門單位之間的“橋梁”,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
“不拒眾流,方為滄海。莘縣人才服務中心將繼續完善人才公寓軟硬件建設,努力為來莘縣工作的各類人才提供滿分服務,讓人才安居在莘縣、樂業在莘縣。”莘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郝忠杰說。(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編后
林徽因說,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里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
讓年輕人走進一座城市并不難,但想讓年輕人長久在一座城市生活下去,產生發自內心深處的認同感卻很難。
當前,愈演愈烈的“人才爭奪戰”已逐步延伸到縣域一級,各地政府紛紛以大手筆吸引各種人才,顯示了各地對加強本地社會經濟大發展的迫切期待。
一個城市必須樹立健康的人才觀,促進城市人口、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同發展才能真正“拴住心留住人”。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利用自己的政策資源,營造創業創新的大環境,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夠有機會、有條件創業發展,讓每個人都感到有奔頭。如此,各種各樣的人才才會近悅遠來。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