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華路跨徒駭河大橋已通車
文/圖 本報記者 劉亞杰
絢麗的夜景,宏偉的造型,每當夜晚來臨,興華路跨徒駭河大橋上車水馬龍,人潮涌動。休閑、賞景、直播,這座大橋成為聊城的又一“網紅打卡地”。
5月9日上午,位于大橋東北側的中建八局項目部內沒有了往日的緊張氣氛,門口的安全生產計時牌定格在了“610天”。
“我們建的大橋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中建八局興華路跨徒駭河大橋項目商務經理梁道平拿出手機打開網絡鏈接向記者展示,“這不僅是聊城的驕傲,也是橋梁界的驕傲。”
梁道平的話,一點也不夸張。世界最大跨度、國內首座使用碳纖維斜拉索的車行橋;國內工程應用的首個千噸級碳纖維索錨體系;國產碳纖維首次應用于橋梁主索,實現了國產碳纖維應用技術的重大突破……屹立在江北水城徒駭河上的這座大橋,創造了國內橋梁領域的多項“第一”。
中建八局項目部門口的安全生產計時牌定格在了“610天”
從無到有,610天,梁道平一直堅守在橋梁建設現場。“這兩年,聊城的變化太大了。”最近幾天,梁道平不斷把大橋各種角度的照片發到同在建筑領域工作的大學同學微信群里“炫耀”,并收到了很多贊美,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聊城人,他發自內心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修路架橋和其他工程不太一樣,它代表的是一個城市的形象,連接的是民心。”梁道平說,自2020年項目進場,所有參建人員都緊繃一根弦并立下目標——“一定要把這座橋建到聊城人民的心里”。
在興華路跨徒駭河大橋東頭有一個高位攝像頭,同樣轉動了600多天,每月一次的進展通報會上,大家都能清晰地看到它的“成長過程”。如今,600多天的監控畫面,儼然是一部“大片”。梁道平和同事們的宿舍,位于大橋東岸附近的清水灣小區,兩點一線的生活,讓他們熬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
“雖然家在聊城,但幾乎沒回去過。”梁道平說,他的兒子今年兩歲,他在大橋上待了兩年,而至今也沒時間帶孩子去看看興華路跨徒駭河大橋。“工程人的生活就是這樣”,在梁道平看來,能參與這么重大的民生建設項目是他的榮幸,大橋的建成過程也是他成長的過程,越來越成熟的建設經驗將讓他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4月28日上午,興華路跨徒駭河大橋通車,如今,夜晚的大橋似一朵盛放的蓮花,成為聊城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興華路跨徒駭河大橋不僅是一座地標性建筑,更多的是承載了人們對時尚宜居美麗新聊城的無限向往。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