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喜迎二十大·文物里的紅色故事|小藥箱里的民族情

              來源:聊城晚報  2022-05-17 10:27:33
              A+A-
              分享

                本報記者 朱玉東

                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的展廳里,陳列著一個孔繁森生前使用過的小藥箱。歷經歲月滄桑,藥箱的背帶和箱子表面已斑駁破損,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小藥箱見證了孔繁森“生能舍己、死不還鄉”的錚錚誓言和扎根雪域、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

              001-11.jpg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展廳里陳列的小藥箱。朱玉東 攝

                “熱心腸”收獲了小藥箱

                眾所周知,在西藏下鄉調研時,孔繁森經常隨身攜帶一個小藥箱,方便為藏族群眾看病。而很多人不知道,兩次援藏,前后近10年的時間,孔繁森先后曾用過3個小藥箱,展廳里陳列的是其中之一。

                1979年4月,孔繁森第一次援藏。當時,山東省援藏干部一共271人,包括孔繁森在內,聊城共15名援藏干部。這些人中,就有在東昌府區人民醫院工作的李玉忠??紤]到西藏缺醫少藥,李玉忠向衛生部門申請了一些常用藥品,因為藥品比較多,李玉忠把藥裝到兩個小藥箱里,方便攜帶。

                孔繁森、李玉忠兩人和聊城其他援藏干部,在濟南珍珠泉賓館與全省的援藏干部會合后,一起乘火車去了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柳園鎮。然后,轉乘去西藏的大巴車,在敦煌、格爾木進行了幾天休整后,正式向拉薩進發。

                過沱沱河,翻過唐古拉山,然后就到了拉薩。聊城這些援藏干部,此前都沒去過西藏,在進入高原地區后,多數人都出現了高原反應。所有人中,只有李玉忠帶了藥物,看到高原反應嚴重的,李玉忠就給他們吃緩解高原反應的藥物??追鄙莻€熱心腸,又懂一點醫學知識,他就跑前跑后,和李玉忠一起照顧那些高原反應嚴重的人,并為他們發放藥物。

                在拉薩休整了幾天后,大家就此分別去了各個地方??追鄙彴涂h任職,李玉忠則去了其他地方??吹娇追鄙t術,兩人分別時,李玉忠就把其中一個小藥箱送給了孔繁森,又給了他一些藥物。因此,孔繁森有了他的第一個小藥箱。這個小藥箱一直伴隨著孔繁森第一次援藏結束。

              001_1.jpg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展廳里陳列著徐誠夫婦的照片。朱玉東 攝

                老專家為他種下革命火種

                1988年10月,孔繁森第二次援藏,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后來,他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去濟南看望了濟南市無影山干休所的馬從忻、徐誠夫婦,這兩人是與孔繁森相識多年的老領導。1961年,17歲的孔繁森參軍入伍,到濟南軍區總醫院當了一名戰士,被安排在當時的醫務處副主任徐誠身邊工作。徐誠是從寶塔山下走出的一位有著精湛醫術的醫學專家,曾在延安的八路軍總醫院(后來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工作,任外科和婦產科醫生,被譽為“軍內一把刀”,是我國最早的婦科專家之一。徐誠曾把無數個小生命迎接到人間,劉伯承、王震等同志的孩子,都是由她接生的。徐誠對工作一絲不茍,對同志有火一般的熱情,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周圍的同志。不管是誰,只要有困難,她經常會盡己所能,慷慨解囊去幫助他們。她為需要輸血的戰士獻血,資助那些上不起大學的貧困學生,收養親朋好友無法照顧的孩子。兩位“老革命”的言傳身教為涉世之初的孔繁森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孔繁森到徐誠夫婦身邊工作不久,夫婦倆就喜歡上了這個魯西北勤學、上進的小戰士??吹剿矚g學習,就送給他一些醫學書籍,指導他學習一些醫療知識,這為日后孔繁森為西藏群眾看病打下了基礎??追鄙谛煺\身邊工作了4年,不僅從她身上學到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而且與徐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孔繁森赴藏工作后,經常利用回鄉探親的機會去看望徐誠。當徐誠從孔繁森口中得知西藏牧區缺醫少藥的狀況,便送給孔繁森一個小藥箱,又購買了1000元的常用藥物一并送給了孔繁森。這就是孔繁森的第二個小藥箱。

                1992年,孔繁森擔任阿里地區地委書記,時任阿里軍分區副司令員、后勤部長的靳樹績看到孔繁森的小藥箱過于破舊,便送給他一個小藥箱,這就是孔繁森的第三個小藥箱。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陳列展覽部主任劉建國說,孔繁森前后使用了3個小藥箱,從側面說明了孔繁森使用小藥箱的頻率很高??追鄙看蜗锣l都會帶著藥箱,隨時給藏族群眾看病,而西藏的惡劣自然環境,則會加重小藥箱的磨損程度。這3個小藥箱是重要的歷史文物,是孔繁森情系西藏人民的有力見證。

              004.jpg

                孔繁森曾經使用過的聽診器。朱玉東 攝

                一個聽診器 救活一條命

                除了小藥箱,孔繁森曾經使用過的聽診器也是國家一級文物。這個聽診器跟隨著孔繁森,走遍了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崗巴縣和阿里地區的山山水水,為無數藏族群眾聽診送藥,也曾挽救了許多藏族群眾的生命。

                “當時,孔市長告訴我,就是一口痰的問題,一口痰能把人卡死,一口痰也能救一條命。”當年孔繁森在拉薩工作時的通訊員崔健勇,就曾經目睹過一次孔繁森用聽診器吸管吸痰救人的過程。

              01.jpg

              孔繁森在給藏族百姓診病。資料圖

                1988年的一天,崔健勇陪同孔繁森到尼木縣考察教育情況的途中,得知一位藏族老人肺病發作,肺部有大量濃痰,濃痰堵住喉嚨,怎么咳都咳不出,當時已處于昏迷狀態,生命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孔繁森打開小藥箱,迅速拔下聽診器的軟管,放進老人的嘴里,開始吸痰。就這樣,堵塞在老人喉管中濃濃的血痰,被他一口一口地吸了出來。崔健勇說,吸痰這種事即使是專業的醫生也未必親自做,即使是親生子女也沒有多少人能夠毫無顧忌地做到,可是孔繁森做到了,而且面對的是一位陌生的藏族老人。他說,被救的那位藏族老人后來又活了十多年。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帶領黨政考察團赴新疆塔城巴克圖口岸考察邊貿工作,途中發生車禍。年輕的戰士排著長隊準備獻血,托里縣軍民在第一時間組織搶救,但最終也沒能挽留住他年僅50歲的生命。

                孔繁森像一道絢麗的彩虹融進了青藏高原的藍天,而孔繁森精神扎根在魯西大地,紅色血脈一直在聊城這片熱土上賡續傳承、發揚光大。2019年,聊城市在孔繁森的故鄉——東昌府區堂邑鎮五里墩村建起了孔繁森精神黨性教育基地??追鄙窦ぐl了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如今,曾經貧困的五里墩村,已摘掉了窮帽子,一條以“孔繁森”命名的紅色文旅定制公交專線從聊城城區直達五里墩村,村里成立了由黨支部領辦、以孔繁森故里文化旅游開發服務為主題的專業合作社,借力紅色旅游,五里墩的鄉親們也走上了致富路。五里墩村周邊幾個村聯合組成繁森新村,5個村抱團發展,共同實現鄉村振興??追鄙袢缤謇锒沾宸N植的格?;ㄒ话?,正在聊城這方沃土上生根發芽,燦爛綻放。

              【編輯:趙鵬】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