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記者蹲點行動丨桑為媒 木生金

              來源:聊城日報  2022-05-18 09:24:42
              A+A-
              分享

              180820400271.jpg

              臨清先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趙娜介紹金耳的生長情況

              ■ 文/圖 本報記者 呂曉磊

              “你吃過木耳、銀耳,但是你知道金耳嗎?它沒有成熟的時候是白色,成熟之后就會變成金黃色,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極高,并可作為藥用……”5月12日,在臨清先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園區的大棚里,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直播平臺向全國各地的網友介紹試種成功的金耳。

              園區里,一座座大棚鱗次櫛比,旁邊是合作社去年剛剛種下的一大片桑樹苗,“人間美味五月桑”,樹苗上綴滿了一串串黑紫色鮮嫩飽滿的桑葚。

              走進其中一座大棚,金燦燦的金耳大小如碗口,表面凹凸不平,摸起來軟乎乎的,像是菌包上開出了一朵朵金色的花,煞是惹人喜愛。

              今年,臨清先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園區內搞起了金耳栽培“試驗田”,“以前,合作社的主要產品是桑黃,現在依托桑黃產業,我們又拓展了金耳、槐耳和牛樟芝等珍貴食藥用菌的試種,大規模推廣后,將會成為我們致富的新引擎。”臨清清源正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榮祥高興地說。

              “冠縣的木耳,東阿的阿膠,臨清的桑黃”,近些年,臨清市聯合清源正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千年黃河故道古桑樹群的天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探尋古桑樹群林下產業,走出了一條發展新路子。

              從2014年,王榮祥就在和桑樹打交道,但那時公司還僅僅停留在桑葚果和桑葚干等產品的加工制作上。直到2017年,王榮祥在一個會議上結識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才知道古桑樹上長出的、被鄉親們稱為“桑蛾子”的東西,原來叫桑黃,有著極高的營養和醫用價值。

              “這不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嗎?”知道了桑黃的珍貴之后,王榮祥坐不住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寶貴的資源,我們竟然一直都沒發現。”于是,王榮祥琢磨起如何讓“古樹發新枝”。

              2017年,王榮祥成立了先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保護好野生桑黃的基礎上,探索出桑黃和羊肚菌“雙菌輪作”的模式,每年4月底至11月種植桑黃,12月至次年4月種植羊肚菌。“這樣,一年下來就能有兩份收成,大棚也不用閑著。”王榮祥說。

              “我有十幾年的平菇種植經驗,所以對菌類種植有信心。”從村黨支部書記那里聽說臨清有人種植的桑黃,茌平區博平鎮孟莊村的孫春霞躍躍欲試,2020年,她試著從先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購入2000個菌包,合作社回購后她掙到了1萬多元。嘗到甜頭的孫春霞在2021年索性把地里的2座大棚全部種上桑黃,遇到問題她就請王榮祥這個“鄉土專家”問診開方。路子越走越順,錢也越賺越多。

              隨著更多人的加入,目前合作社已發展桑黃人工栽培面積1100畝,桑黃“森林黃金”的光輝漸漸得以綻放。

              臨清處于黃河故道,有著1萬多株樹齡超過300年的古桑樹,但為了給“臨清桑黃”爭取到權威背書,王榮祥開始多方奔走。2019年,得知行業內權威書目《中國菌物藥》將出版發行,王榮祥特意趕到鄭州,向專家講述臨清桑黃的“前世今生”,最終“臨清桑黃”被編入這本菌物藥的權威專著——“在山東省沿黃河故道的臨清、夏津、無棣等地有著古桑樹林……”大大提升了“臨清桑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雖然只是短短一句話,但王榮祥覺得值得,“這樣一來,以后‘臨清桑黃’就有跡可循了”。

              “臨清的桑黃正一步步走出深閨漸成產業,成為臨清新的增長點,下一步就是如何從點到面,構建一個現代化鄉村產業體系。”臨清市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趙業峰說。

              眼下,為了推動桑黃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臨清桑黃中醫藥科技園”二期工程已經在規劃建設。其中,臨清桑黃康養及交易中心占地260畝,建成后將培植包括桑黃、靈芝、羊肚菌、金耳、牛樟芝等食藥用菌,形成系統化、規?;?、多元化菌類種植基地。結合臨清千年古縣的特色歷史文化遺跡,以“臨清桑黃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中心,輻射濕地公園、宛園、舍利寶塔、鈔關、臨清胡同等景點,打造國內首個古桑園特色旅游線路。

              “整個項目投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稅收1.2億元,可帶動3000多家農業種植戶增收致富。”趙業峰說。

              【編輯:宋春芳】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