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孫克鋒 本報通訊員 張振祥
5月31日下午,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在東昌府區閆寺街道周店村,泛黃的麥田一望無垠,株株顆粒飽滿,昭示著豐收的希望。
李光(右)和同事在麥田直播,展示小麥生長情況?!?孫克鋒
“這不是普通麥田,而是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委托我們種植的良種展示田,有50個小麥品種,目的是‘看禾選種’,為糧食穩產增收提供科學依據。”聊城市東元豐聊種業公司副總經理李光與農技人員站在田間,對著手機進行直播。
麥田中間有一條小道,兩側插著寫有小麥品種名稱的標牌,高株的、矮株的、長穗的、芒高的、無芒的……不同品種的小麥長勢不同,成熟期也有差別,有的已經接近成熟,有的剛剛泛黃。
李光說,小麥品種全部由不同種子公司提供,由農業主管部門統一收集后進行種植、展示,然后再根據小麥實際生長情況選擇最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進行推廣。
“這些小麥品種都經過了國審或省審,品質沒有問題,但有些品種可能不適合在咱們這里種植,比如這個品種就出現了抗病性差的狀況。”李光指著一塊小麥田說。
每個小麥品種都各有優點,抗旱、抗倒伏、抗病等不一而足,比如山農27具有矮稈、多穗、抗病、高產等特點;山農28則具有廣適性好、早熟、高產等特性。
李光走進一塊麥田,掐下兩株麥穗,觀察穗粒的飽滿程度。麥田間幾面彩旗隨風飄舞,上面的“冀麥U80”幾個大字特別醒目,彩旗上的小字則是關于該品種的特性介紹。
“冀麥U80這個小麥品種不僅節水、耐鹽堿、耐貧瘠,而且是中強筋麥,容重高,適合我們這里種植,收獲的小麥售價也會更高一些。”李光撥了幾個麥粒放在嘴里咀嚼著。
遠處,幾名農技人員正在田間挑選小麥標準穗,然后系上紅麻繩做標記。一陣微風吹來,那一抹紅在密密麻麻的麥穗中若隱若現,勾勒出一道別樣風景。
眼前的場景是李光最熟悉的日常工作,這里不僅是小麥品種展示基地,也是小麥品種選育基地,育種所有環節不計成本付出,只為農業豐產豐收那一刻,讓更多中國碗端上聊城糧。
“從選單穗、種穗行、穗行圃、原原種到原種,確保種子的純度,然后再交由種糧大戶育出一代種。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季節,所以一個小麥品種從選單穗到推向市場,至少需要4年時間。”說起選種的責任之大和艱辛,李光黝黑的臉龐上浮現著笑容,眼眶卻有些濕潤。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