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天偉
百年變局下,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能”。
建設集安全生產、智能應用、民生保障等于一體的聊城智慧公交項目,打造融合政務監管、物業管理、業主服務在內的智慧物業綜合服務平臺……在如今的聊城國資國企領域,一股股創新熱潮涌動。按照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要求,市國資委把國企改革創新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引領市屬國有企業創新技術工藝、管理方式、服務模式,著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走出一條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創新提升民生溫度
6月26日下午3時56分,市民趙麗君來到市城區濱河大道興華路西站站臺,準備乘公交車前往站前街。等車間隙,她打開“水城通e行”App,查詢到距離最近的K249路公交車還有兩站到達,約1.2公里。“有了這個App,公交車什么時候到站,一查就知道。”趙麗君說。
讓群眾“掐點”等公交,只是聊城智慧公交建設帶來的便利之一。針對群眾對公交出行的新需求,聊城公交集團加快城市公交數字化轉型,重點打造安全公交、智能公交、民生公交、多元化公交、標桿公交,讓城市交通更通暢。
如在安全公交方面,聊城公交集團先后引入全覆蓋視頻監控系統、CAN總線系統、DMS駕駛員行為分析系統等,編織起覆蓋出車前、行駛中、收車后的安全監測“一張網”。出車前,系統對車輛整體車況和零部件進行自檢,杜絕“帶病”車輛上路;行駛中,對駕駛員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危險駕駛行為和運營車輛偏離車道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并及時預警;收車后,通過對行車數據和駕駛員操作分析,生成駕駛員行為和隱患路段分析報告,方便管理人員對重點人員和路段進行管控??萍假x能帶來效率提升,2021年,聊城公交安全事故費用控制在25.8元/千公里,遠低于60.5元/千公里的省內平均水平。
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將“加強民生改善創新”列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的“十大創新”之一。圍繞提升國資國企服務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市國資委引導市屬國有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力度,以新思路、新招數、新手段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自從安裝了“聊城宜生活”App,聊城光岳花園小區居民趙致感覺自己的生活更加便捷了,家里水管、電路壞了,在App上報修,水費、電費在App上繳納,甚至購物、請家政也能在上面完成。
這款App是聊城市智慧物業服務平臺的建設內容之一。該平臺由聊城市民安物業服務中心建設運營,應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將物業行業政務服務、行政監管、物業管理、便民服務貫穿起來。其中,行政監管系統主要服務于物業行政主管部門,重點建設行業基本信息管理、四級聯動投訴管理等模塊,方便加強對物業行業的全面監管;物業管理系統主要服務于物業公司,分為數據上報、投訴工單、收費管理等模塊,可有效提升物業服務效能;便民服務系統主要服務于小區業主,提供咨詢、報修、投訴、購物、繳費等多元化便民服務。
創新驅動產業之變
如何用創新驅動產業之變,撬動效能之變,是國資國企面臨的一道時代考題。
從瀕臨破產到年銷售收入1.74億元、利稅2000萬元,聊城新濼機械有限公司只用了3年。作為聊城一家老牌國有企業,新濼機械前身為聊城內燃機廠,主要從事鑄件、塑鋼門窗、塑料機械及制品的生產銷售,由于市場原因及管理不善,企業一度徘徊在破產的邊緣。從2018年起,企業調整經營方向,引入國內一流的鑄造生產線和多種大型精密機械加工設備,為客戶量身定制各類大型機械鑄件。
“轉型很難,難就難在不光要設備更新,更要更新管理、更新理念。”談起企業的轉型之路,公司董事長王立林深有感觸。企業狠抓源頭管控,在研發環節,加大科技研發資金投入,瞄準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在生產環節,設置一些關鍵控制點,對相關數據反復試驗對比、優化提升;產品下線后,嚴格落實自檢、互檢、專檢“三檢”制度,確保質量安全。平時,加強員工技能培訓,提升全員質量意識。目前,企業共生產4大系列300多種產品,多次榮獲國內外鑄件金獎。依靠過硬的產品質量,公司先后與德國西門子、美國卡特彼勒、約翰·迪爾等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濟柴、上柴、淄柴等高端制造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出口份額占比達到60%。
創新的強大驅動力,不僅體現在推動企業自身壯大上,還體現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上。作為全國重要的無縫鋼管生產基地和集散地,聊城擁有一大批鋼管制造企業。針對部分企業資金短缺的情況,聊城金投控股有限公司采取托盤模式發展供應鏈業務,面向國內大型鋼廠采購原鋼,并建立了建筑鋼材倉庫,方便本地鋼管制造企業“隨用隨取”。鋼管制造企業每次取貨時,只需交納當次的費用,既減少了原材料占用庫存,又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今年1—5月份,聊城金投已發展托盤業務5億元,支持客戶采購原鋼10萬噸以上。
在發展供應鏈等核心業務的同時,聊城金投還積極建立應急轉貸等多維度服務制度,積極對接齊魯銀行、濰坊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為正常運營的中小微企業在貸款到期時解決暫時性資金周轉困難、無法順利還款的問題。今年一季度,共開展轉貸業務38筆,轉貸金額3.4億元。截至目前,公司已服務地方中小企業1000多家, 為地方經濟轉型發展中有效發揮了“潤滑劑”作用。
創新引領轉型發展
6月23日下午,在聊城水務集團下屬的聊城市水務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廠區,機器轟鳴、人員穿梭,分布式光伏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中。
“這個項目建設工期2個月,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226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900噸,相當于每年種植10萬棵樹產生的生態效益。”談起項目收益,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張敏告訴記者。
污水處理主要依賴電能的消耗,會間接造成大量碳排放。針對這一行業難題,聊城水務集團與山東水發能源集團合作,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項目總裝機容量2130.3千瓦,總裝機面積11500平方米,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利用露天水池和建筑屋頂等鋪設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實施光伏發電。同時,項目擬利用水源熱泵技術回收污水中的熱能和有機物能量等,實現綜合能源利用,著力打造“碳達峰、碳中和”的聊城樣板。
在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的同時,聊城水務集團還全力推進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工作,近期先后與丹麥水協、哈工大馬軍院士團隊、上海市政總院、山東省環保產業服務有限公司等進行技術對接,通過“招才引智”汲取專家智慧和專業技術力量,共同對提標改造難題進行攻關。目前,集團已和國內外多位專家及技術團隊建立定向交流機制。
科技因子的注入,為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帶來生產形式、運營方式、管理模式的全方位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市國資委不斷豐富創新政策“工具箱”,引導市屬國有企業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加快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山東眾城保安服務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市唯一具有武裝押運服務資質的國有獨資企業。企業加大技術設備資金投入,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專業化技術安防中心,也是全市唯一一家能與110指揮中心實現聯動的智能平臺。中心引入防盜報警系統、視頻監控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報警系統等,特別是先進的動態感知錄像探測器,可在報警時彈出現場畫面進行比對分析,并通過GPS準確定位,顯著提升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