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助力鄉村振興 人大代表在行動丨劉傳華:新一代的“造林人”

              來源:聊城日報  2022-07-04 10:06:55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沈欣欣

              盛夏的黃昏,夕陽的余輝透過密林的縫隙,灑落在林中的青苔上。微風吹過叢林,大樹在空中撐起一把把大傘,樹葉沙沙作響,夏蟬歡快的歌聲從林蔭深處傳來,給這片樹林增添了些許生機。

              走在林蔭小道上,呼吸著林深處干凈清甜的空氣,能讓人卸下一整天的疲憊。

              “每天都要來林子里轉轉,你看多好,多涼快。”6月30日,清平鎮黨委書記、高唐國有舊城林場場長劉傳華笑著說。

              這里是坐落在高唐縣清平鎮的國有舊城林場。歷史上,這片林場曾是黃河故道,黃沙漫地,荒無人煙。1959年9月,勤勞樸實的清平人開始植樹造林,經過三代清平人62年的接續努力,這片“荒漠”被成功改造成“綠洲”,這里成為山東省平原地區植被資源、野生動物和藥材資源最集中、最豐富的地方。

              在這片層巒疊翠的樹林里,一代代林場人默默守護著這片“綠洲”,見證了林場的建設、發展過程。自打來到清平鎮,劉傳華個人的命運也與林場緊密聯系在一起。

              “去年的那場龍卷風,多少樹被攔腰截斷了。眼下又到了雨季,林場保護,馬虎不得!”談起去年那場龍卷風,劉傳華仍心有余悸。

              2021年7月11日,一場罕見的特大龍卷風襲擊了清平鎮,林場遭受了災難性損毀,樹木受損面積約4000畝,房屋棚舍受損面積達9000多平方米,林下中草藥及農作物受損2200多畝,電力、通訊、供水全部中斷,經濟損失慘重。

              更為嚴重的是,防風固沙天然屏障的丟失,讓林場環境調節功能幾近喪失。上千畝森林毀于一旦,如何抓好林場生態修復,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成為擺在劉傳華眼前的大事。

              “高唐國有舊城林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很多人是林場由‘荒漠’變成‘綠洲’的參與者、見證人、受益人,清平人對林場有著很深的感情。”劉傳華告訴記者,發生災情后,不少清平人看到當時的場景,都心疼地落下眼淚。劉傳華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做好林場生態修復工作。從那時起,劉傳華接過接力棒,成了新時代的“造林人”。

              劉傳華深知林場生態修復重建工作不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更是一項造福子孫后代的民生工程,本著修復生態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決心,劉傳華牽頭掛牌成立了清平國有林場生態修復專業工作室。

              林場生態修復期間,劉傳華克服身體因素,帶領林場人篤定信心與時間賽跑,清理受災樹木、規劃修復方案,和林場工人奮戰在一線。林場辦公區的小院里,每天早晨,他總是第一個到達工作崗位。

              經過林場人的不懈努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劉傳華帶領林場人完成了4000畝的造林任務。昔日“受傷”的林場,再一次恢復了生機與活力。

              今天,高唐國有舊城林場實現了“四月成林、六月成景”,一草一木在林場的大地上萌動,逃離的候鳥再次陸續回到故鄉。60年前,勤勞的老一輩人把“荒漠”變為“綠洲”;今天,新一代“造林人”要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要讓林場這片祖輩留下來的自然資源在我們這一代得到延續,我們計劃未來5到10年,將依托林場周邊美麗鄉村片區,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身臨其境度假酒店、原生態餐飲中心、林?;ㄠl民俗村等,打造集花卉、旅游、研學于一體的鄉村振興樣板。”對于未來,劉傳華充滿信心。

              【編輯:萬昊】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