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王軍豪 本報通訊員 常帥
7月5日一早,家住茌平區實驗小學家屬院的竇吉海像往常一樣來到茌中河邊散步。平坦整潔的河堤路在綠樹的護衛下伸長,微風拂過水面,悶熱的天氣中陡增了一絲涼意。日頭初升,藍天綠樹倒映在水面,路邊色彩鮮艷的歐石竹伴著清澈河水搖曳,一派怡人的夏日麗景。
竇吉海小跑了幾步,又伸了伸拳腳。“你看這水,多清。”竇吉海指了指河水說。很難想象,如今清可見底的茌中河,以前竟是居民避之不及的“黑河”。
為啥不來這?“以前這條河又黑又臭,天一熱旁邊小區的居民都不敢開窗,不得已從河邊走時都得捂著鼻子。”竇吉海說。茌中河原來的管道是石頭砌成,時間久了,污水慢慢向河水滲透,清河成了“黑河”。
茌平區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聚焦聚力一批重點工作和民生項目,其中,茌中河改造成為關系民生的重要項目。2020年11月,茌中河改造項目正式啟動。
“難度大!”茌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副書記盧玉昌說,茌中河成“黑河”最大原因是老式管道沒有做到雨污分流。而且,茌中河還承擔著全區從南到北的泄洪任務,一場小雨就會造成河水上漲好幾米,改造工作極其困難。
越難越要干!茌平區投資8393萬元實施茌中河污水處理配套管網提升工程,對茌中河的暗渠進行改造加固,沿石壁15厘米澆筑混凝土,對茌中河河底淤泥進行清理,今年5月底項目已經完工。
河道治理只是第一步。“除了衛生要做好,還要打造環境優美、人文突出、主題鮮明的特色主題,才能讓居民愿意親近河道。”盧玉昌說,茌平找到用河之道,打造特色“河文化”,讓河道有看點、有玩處、聚人氣。
振興街道萊茵小鎮小區62歲的胡祥巖最近多了一個“打卡地”——茌中河帶狀公園。公園環行步道、景觀亭、園林小品、坐凳一應俱全,還有國槐、白蠟、雪松等苗木,景觀和服務功能凸顯。茌中河帶狀公園成了茌平城區高樓林立中的一處桃源,在這里走走轉轉,心曠神怡。“我沒事了就來這里散步,鍛煉身體,現在這里的環境真是好。”胡祥巖說。
盧玉昌說,以前小區旁邊的綠化苗木因各種原因損壞嚴重,長勢極差。茌平對茌中河沿河游園進行提升后,這塊區域的綠化整體景觀效果大大提升。這一公園,伴著茌中河,南起建設路、北至匯鑫路,綠樹叢生、清波環繞,總面積6萬平方米,串聯起馨祥花園、萊茵小鎮、翡翠龍城、水榭明珠等多個居民小區,覆蓋人口1萬多人。
依托城區水系規劃設計建設沿河帶狀公園,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茌平區這一傳統工業重地變得更有“溫度”。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