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培源 本報通訊員 徐蘭
“你是公仆,身上凝聚著民族魂;你是大樹,身后成長著大森林;孔繁森啊孔繁森,你是一團不熄的火啊,光焰照后人照后人……”由市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制作的情景話劇黨課《你就是山——追尋孔繁森的足跡》,“七一”期間通過“聊城黨員教育·現場云”和“小明和小蘭”黨員教育品牌視頻號、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直播,全市30多萬名黨員在線觀看,得到廣大黨員的高度認可。
“此次‘七一’專題黨課采取直播的形式,將優秀黨課送到田間地頭、工作一線。廣大基層黨員積極觀看、認真學習,決心傳承好孔繁森精神,為民解憂、為民造福。”莘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馮朝獻的感受,正是我市探索新媒體形勢下黨員教育工作的顯著成效。
我市注重將新媒體技術和傳播優勢與黨員教育工作深度融合,不斷創新方法和思路,推動形成載體多樣、內容豐富、覆蓋廣泛的黨員教育體系,增強黨員教育實效,讓黨員教育“走新”更“走心”。
創新載體
增強黨員教育互動性和吸引力
“明晚8點,小明和小蘭喊你一起觀看《黨課開講啦》節目!”“@全體黨員,小明和小蘭喊你參加測試啦!”……圍繞“黨”字立意,市委組織部以該中心從事黨員教育工作的相關同志為原型,在全省率先打造原創卡通動漫形象“小明”“小蘭”。開發系列短視頻、H5、漫畫和表情包等,以年輕化的語言表達黨員教育內容,讓黨員教育更接地氣,提升黨員教育趣味性。
“黨員教育新風采,系列黨課講起來。黨教資源哪里看?小明、小蘭來推薦。”作為一名忠實粉絲,經常通過“小明和小蘭”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收看黨課的聊城日報社黨員婁小皓,早就把相關簡介背得滾瓜爛熟。
市委組織部利用新媒體便捷傳達、即時交互的特點,不斷創新載體,搭建起黨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便捷溝通的橋梁。
“大家好,這里是‘小超說黨建’,我是今天代說黨建的笑絢,聽說今天臨清市在舉辦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大家想知道‘領頭雁’們都有怎樣精彩的表現嗎?走,我帶大家去看看……”7月11日,“小明和小蘭”微信視頻號發布的《臨清市創新性開展黨建新舉措》視頻贏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贊?! ?/p>
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我市通過“云端”課堂、視頻互動等授課方式,改變了過去黨員教育“你講我聽”的做法,讓廣大黨員干部行動起來、參與進來、思考開來,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更好地發揮受教育者的主動性和能動作用。
除了鮮活性、互動性,快捷、直觀也是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所在。我市貼近黨員需求,充分利用“七一”“十一”“世界讀書日”等時間節點制作短視頻,《一百年·正青春》《組工娃娃的期待》等微視頻發布后,點擊量很快即破千萬,在潛移默化中達到黨員教育的目的。
強化供給
豐富黨員教育內容和方法
“海上自有支部在,船行萬里不迷航。在漁船上,‘三八船’黨員老船長給黨員船員們講述他們在海上奮斗的青春。”“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田間地頭,黨員‘田秀才’給農村黨員講如何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貢獻者。”……7月7日,“小明和小蘭”微信公眾號以漫畫方式給大家生動展示了“我來講黨課”的多種形式。
新媒體多以視頻、漫畫、H5等形式進行展現,無形中破解了傳統黨員教育形式和內容相對單一的難題。我市有針對性地開發課件,將相關視頻、圖文資料定期批量上傳,對教育意義重大的精品課件,采取置頂、加推等方式,方便黨員隨時翻閱,自主學習。
運用好新媒體有助于黨建工作保持活力,豐富黨建工作方法,使黨的建設更加靈活而富有新意。高唐縣充分運用小視頻等新媒體,讓黨建工作從“云端”來到群眾身邊,融進百姓心中,“小視頻”展現了“大作為”。
“每天五點早起床,學習強國不迷茫;做好黨員聯系戶,干群關系要加強;巡河排查從不忘,疫情防控超平常。”伴隨著熟悉的音樂和相似的場景,高唐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琉璃寺鎮大范村黨支部書記范玉慶在“老范的一天”Vlog中精彩出境,儼然變身網紅“范同學”,打造出“老范播報”線上宣講品牌。
“以順口溜形式,用老百姓語言宣傳黨的思想方針政策,透徹明白,村民愛聽,也能主動參與,何樂而不為?”范玉慶利用微信朋友圈、村莊微信群、抖音、快手等平臺,將疫情防控、醫保社保、防詐宣傳、鄉村振興等黨的政策、惠民須知制作成視頻。截至目前,累計發表各類政策宣傳、惠民須知等作品3000余件,點贊量近20萬。
同為黨代表的高唐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杜立芝,充分發揮以她為黨支部書記的農業科技服務團隊傳遞黨的聲音、開展農技指導的服務職能,深入田間地頭、蔬菜大棚開展農技服務。“高組君”拍攝《春耕備播保衛戰 黨代表在行動》,為百姓送去春天的第一份“政策+技術大禮包”助力鄉村振興。“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微信視頻號目前共發布視頻172個,累計受眾10萬余人次。
我市建立網上視頻巡查機制,對本地各級黨組織發布制作的精品視頻課件、H5或其他圖文資料等及時收集匯總發布到聊城黨員教育傳播矩陣。對其他省市優秀視頻課件或圖文資料,建立推送及官微轉發機制,及時將優秀內容轉發。構建資源聯動發布機制,對市級制作的精品視頻課件或圖文資料,各級通過官方賬號進行轉載發布。截至目前,《每月學習清單》累計發布19期,聯動發布視頻作品1000余件,積累粉絲量8萬多,作品閱讀播放量達130余萬次。
拓寬渠道
構建“全天候”黨員教育傳播矩陣
“有時因為工作原因,在外邊待的時間較長,閑暇時我就會拿出手機觀看‘小明和小蘭’最近的黨建視頻,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作為一名基層記者,臨清市融媒體中心黨員張亞新把守初心、擔使命融于日常。
在“互聯網+”趨勢下,新媒體更新、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市委組織部著眼利用新媒體平臺,打造了“小明和小蘭”黨員教育品牌傳播矩陣,開通“小明和小蘭”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頭條號和“聊城黨員教育·現場云”“四號聯動”,與“燈塔—黨建在線”平臺、《聊城黨建》電視欄目、“聊城組工”微信公眾號等形成合力,拓展了黨員教育時間和空間,搭建便捷、高效、全覆蓋的聊城黨員教育傳播矩陣,方便基層黨員隨時學、隨地學,全力打造24小時不下課的學習教育“云課堂”,實現黨建、組織工作、線上學習的“全媒體”全域覆蓋,使黨員教育工作有力度更有溫度?! ?/p>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黨員不宜聚集學習的情況,市委組織部發揮“燈塔—黨建在線”網絡平臺內容資源優勢,利用黨員教育網開設助力脫貧攻堅基層黨組織書記專題培訓網上班級,反復開展網絡測試,提前預選課程,線上專人跟班,同期建群管理,培訓演示、答疑解惑,以“屏對屏”代替“面對面”,打造“指尖課堂”。
“一方面,基層黨員干部學習教育不再受時間、地點和工作性質限制,指尖一點,就可以學到主題鮮明、通俗易懂的課程內容;另一方面,學員在完成自主學習情況下,能夠與村‘兩委’成員、優秀年輕黨員等共享資源、共同學習,發揮了‘1+N’輻射帶動作用,確保防疫不放松,學習不掉線。”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書記、市公務員局局長何靖雯表示。
不只在線上,線下“指尖課堂”同樣精彩。“只要掃一下二維碼,就能進行黨史知識學習,更輕松、更方便!”“是啊,黨建知識隨掃、隨看、隨聽、隨學,理論學習也變得更加輕松有趣了。”7月13日晚,在東昌府區新區街道阿爾卡迪亞社區內,一面以黨建為主題的“燈塔有聲墻”吸引了不少社區居民駐足,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掃碼聽課。
依托傳播矩陣,我市還將課件鏈接以二維碼圖板、海報等形式在小區廣場、商圈、社區、公交車等地進行展示,方便黨員掃碼學習,黨員隨掃隨看、隨聽,形成處處是課堂的生動局面,讓黨員教育“走新”更“走心”。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