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全市上半年人才工作綜述(上)

              來源:聊城日報  2022-08-01 15:04:58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薛蓓蓓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

                7月27日,在市委人才工作會議上,隨著24位“水城英才”從市委書記李長萍等市級領導手中接過榮譽證書,整個會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我市評選的首屆“水城英才”。金梧桐才能引來金鳳凰,今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人才興聊”戰略,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精準施策、靶向發力,為各類人才解決“關鍵小事”,深入落實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在活機制、搭平臺、強保障上不斷破除障礙、釋放能量,努力打造人才生態一流的創新創業熱土。

                敢于“破”——刀刃向內激活“一池春水”

                “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水城英才’評選突出貢獻導向。”7月30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曹應虎介紹,評選獎勵對象面向在我市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和農業農村工作一線,并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各類優秀人才。

                人才生態的關鍵在體制機制,體制機制的活力重在改革創新。我市廣泛深入調研,深刻領會上級精神,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建議,于今年3月23日印發《“水城英才”評選獎勵辦法(試行)》,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聚焦制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我市創新人才使用機制,完善“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不論資質、不設門檻,不拘一格引育人才,推動企業突破技術發展瓶頸,促進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有效對接;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持續推進職稱制度改革,不拘一格培養選拔人才,激活人才“一池春水”,為聊城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人才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2019年以來,我市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207.6億元,260名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享受收入分配激勵,9554名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通過直評政策獲評中高級職稱。

                勇于“立”——搭建平臺釋放創新活力

                干事創業有空間、施展才華有舞臺,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關鍵所在。

                “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創新積極性不高,高層次人才不愿進企業,進入企業無法發揮作用等問題,原來一直困擾著我們。”市科技局局長王相東說。我市建立“科技副總”儲備庫,聯合山東理工大學、聊城大學等高校選聘133名高層次人才到125家企業擔任“科技副總”。截至目前,實施合作項目20多項,解決企業關鍵技術難題16個,有力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力。

                平臺是人才生態的重要一環。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53家,其中國家級41家,人才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我市將建強用好高能級創新平臺,統籌用好多元化功能園區,培育壯大創新型領軍企業,搶抓國家、省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機遇,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創新血液。

                善于“解”——優質服務提升人才黏性

                疫情影響下如何開展人才工作?

                5月22日至6月25日,我市多部門聯合舉辦了“聊有未來·城就精彩”2022年聊城市青年人才引進活動月暨“才聚水城·山東聊城——名校人才直通車”線上直播推介、“海聚山東·才聚聊城”線上引才活動周等活動,為海內外青年人才搭建“零距離”對接平臺,創新打造了富有聊城特色的線上線下人才引進服務新品牌。

                如何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

                優質高效服務是人才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重要保障。我市加強人才綜合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落實人才補貼政策,提供貼心的配套服務,提升服務精準度,讓各類人才在水城競相展示才華。我市中色奧博特引進外國專家,推動了高性能銅合金研究領域技術突破;波米科技引進日本專家,突破了國外對相關液晶顯示材料的技術壟斷;陽谷華泰化工的馬德龍,研發成功氧氣氧化法NS生產技術,突破了世界級難題。

                如今,我市人才隊伍結構性調整取得重大突破,累計引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59人,省級人才520余人,市級人才1200余人;優秀青年人才加速流入,2019年以來共引進大專以上高校畢業生7.8萬余人,其中碩博士3300余人,連續三年保持增長。

                開放的聊城呼喚人才,發展的聊城渴望人才,奮進的聊城亟需人才。市委書記李長萍說:“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共建‘六個新聊城’。 ”

              【編輯:萬昊】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