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軍豪
本報通訊員 彭月勇
8月14日,天氣有些悶熱,茌平區信發街道信發社區華信小區“紅立方”內卻格外涼爽。
“小陳,快幫我看看,這個老古董又‘罷工’了。”居民劉興榮推開門,抱著一個布袋走向“雷鋒服務臺”。陳陽快步迎上,接過老人手中的布袋,從中取出一臺電風扇:“劉大爺,您這臺電風扇都用10多年了,光我就給您修了3次,換個新的吧。”“我對這老物件有感情,能修好就接著用唄。”劉興榮說。
陳陽熟練地拆開電風扇的換擋殼,用鐵片將按鈕底板固定好,在按鈕周圍涂上潤滑油……幾分鐘后,電風扇又轉了起來。
這樣的場景,在茌平區的“紅立方”里,每天都在上演。
“紅立方”,是茌平區融合“紅旗驛站”、“紅色物業”、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及其黨組織、“雷鋒服務站”等多種資源建設的網格黨群服務站。目前,茌平區已建成20個“紅立方”,成功打造了群眾家門口的黨建陣地,讓城鄉社區群眾共享優質服務,激活了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的一池春水?! ?/p>
從8小時,到全天候
當日上午,華信小區“紅立方”的閱覽室內,伴著空調吹出的絲絲涼風,小朋友三三兩兩圍在一起靜靜地看書;棋牌室內,兩位老人正在對弈,三五人圍觀,支招聲不斷,煞是熱鬧。
陳陽是茌平經濟開發區的一名干部,有一手家電維修的本領,每逢周末,他都來“紅立方”做志愿服務。
“‘紅立方’讓我有了更多服務群眾的機會。”陳陽說,他很早就是社區黨員“雙報到”的一員,“紅立方”的建立,讓他能在服務群眾中更好地“施展拳腳”。
信發社區黨委書記田延國說:“作為茌平區今年重點打造的基層黨建項目,‘紅立方’促使各部門發揮職能優勢,開展系列服務活動,打通了服務居民‘最后一米’。”
大廳寬敞明亮,多功能會議室、圖書室、文體活動室、棋牌室一應俱全,“紅立方”將“8小時”變“全天候”,致力為民服務不“打烊”。“以前,群眾排隊等著解決問題,現在,很多黨員干部參與志愿服務還得預約排號呢。”田延國說。
從以前的群眾排隊求解決,到現在志愿者排隊為群眾服務,“紅立方”成了茌平區黨員干部真心為民、傾情付出的生動寫照。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當日19時剛過,在振興街道八一社區前曹家苑小區6號樓,居民張寶華不停地催促老伴:“回來再收拾吧,早去占個好位置……”20時,小區“紅立方”內座無虛席,振興派出所民警尹燕凱的“小尹反詐”課堂準時開講。
張寶華說,尹燕凱是這里的“流量明星”,他經常結合案例普及反詐知識,通俗易懂,大家都愛聽。
“別看我們文化水平不高,但想要騙我們可不容易。”張寶華的老伴插話,“聽了尹警官的講解,反詐知識我都能給你講上十幾條。”
“尹警官這招實用,下次再接到詐騙電話我就這么辦。”21時,課程結束,但大家熱情不減。尹燕凱說,反詐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紅立方”讓反詐知識輕輕松松走進了群眾當中。
“紅立方”像一個中樞神經系統,又像一個成果共享平臺。尹燕凱說,居民有困難和需求通過“紅立方”傳遞給志愿者,志愿者有想法和建議再通過“紅立方”反饋回去。
需求從群眾中來,方法到群眾中去。在茌平,需求和困難在“紅立方”得到解決,服務和福利也在“紅立方”實現共享。
“小區建起了‘紅立方’,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豐富起來了。”八一社區黨委書記李翠翠說,“紅立方”讓社區上下都動了起來。今年元宵節,居民自發策劃了文藝晚會,社區協調了場地、舞臺設備;端午節期間,志愿者們組織小區居民開展了“包粽子、享民俗”活動,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既感悟了傳統節日魅力,又促進了家庭和睦、鄰里和諧。
小區居民孫珂說:“前段時間小區承辦了聊城市第十九屆社科普及周開幕系列活動,讓我們大飽眼福。”緊急情況下如何科學自救、如何辨別假鈔、消防安全20條……孫珂娓娓道來:“活學活用,雨季來臨前,我建議小區對下水道井口進行加固,兩天就完工了。”
“紅立方”這個中樞神經系統不斷地匯集各方力量為民服務,主題晚會、主題黨日、文化進萬家,一項項活動將干群關系、人民心聲、群眾期待“綁”在一起,將收獲和快樂分享到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居民。
從保障有力,到用心服務
在振興街道復興社區永泰家園“紅立方”前,“紅旗驛站”、物業辦公室、黨支部、雷鋒服務站、業委會5個牌子顯著懸掛在門口兩側;宣傳黨的政策、登記小區黨員、教育管理黨員、收集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開展服務活動……“紅立方”的主要職責也醒目地張貼在門口公示欄前。
復興社區黨委書記楊曉彤說:“顯著的標識、清晰的制度,一來時刻提醒我們牢記職責使命、砥礪前行,二來能讓群眾直觀地了解、認識‘紅立方’,讓‘紅立方’真正融入萬家、服務萬家、奉獻萬家。”
“遇事掃一掃,難事一掃光。”永泰家園物業負責人介紹,“紅立方”組織架構展示牌上標有紅旗驛站站長、業委會主任、小區物業負責人等人員聯系方式,并附有二維碼,居民有訴求只需掃碼便會有人聯系解決,也可以直接打電話。
便民服務制度讓永泰家園文藝活動精彩紛呈,老年舞蹈隊、青年舞蹈隊、戲曲票友隊……不出小區,居民就能找到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義診服務和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等宣傳活動定期舉辦,更是為永泰家園“美德健康生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坐班、值班制度,便民服務制度,收集、協商解決居民訴求制度……14日下午,在永泰家園“紅立方”內,楊曉彤正主持修改、完善 “紅立方”相關運行制度,小區黨支部、物業、業委會、“黨員雙報到”等相關人員代表就上半年運行成效和不足之處提出意見建議。
社區建好了,怎么管?能提供什么服務、如何為群眾服務?“群眾家門口的黨建”為民解憂,將陣地建到群眾家門口、把服務做到群眾心坎里,茌平區著力培育的“紅立方”,激活了社會綜合治理的一池春水。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