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海波
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的基本功,是了解下情、總結規律進而制定政策的重要步驟,不會調查研究,就像一個中醫不會“望聞問切”。一個不經調查研究制定出來的政策,如同一個不會“望聞問切”的中醫開出來的藥方,不但沒作用,甚至還有害。
調查研究,首先要打掉一個“懶”字。一勤天下無難事,一懶天下事皆難。之所以要調查研究,是因為矛盾和辦法都深藏在問題和現象的下面,“難”字當頭、“懶”字當道,不愿吃苦,不愿下基層,只想吃現成的,那是談不上調查研究的。而不經調查研究一關,制定出來的政策、辦法、措施等,或者是粗枝大葉、離題萬里,或者是脫離實際、無法指導工作,是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產物。
調查研究還要從“會”上做文章,這是決定調查研究成效大小的關鍵。毛澤東同志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對于擔負指導工作的人來說,有計劃地抓住幾個城市、幾個鄉村,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階級分析的方法,作幾次周密的調查,乃是了解情況的最基本的方法。”從這里看,這個基本方法包括:抓幾個點、用正確的方法、作幾次而不是一次、作周密的調查而不是浮光掠影的調查,這實際上是“解剖麻雀”“敲開核桃”的方法,這個方法至今適用。
調查和研究是不可分的。調查的目的是研究,是為研究提供素材,不是為調查而調查,研究的前提是調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當然更談不上出謀劃策。我們說要打掉一個“懶”字,既指行動上的懶,不愿到基層作艱苦細致的調查,也指思想上的懶,不愿對調查來的材料作艱苦細致的分析。有很多情況是,調查是調查了,調查筆記也很翔實,但缺乏分析,有材料無觀點,有調查無結論,這就好比走路,九十九里路都走通了,最后一里卻沒走通,雖不能說前功盡棄,但至少成效大打折扣;又好比做菜,各種食材都有了,就是因為沒有加工環節,導致美味佳肴上不了桌,豈不冤哉、惜哉?
不深入不行,不細致不行,不分析更不行,調查研究情況如何,既是檢驗工作作風的一把尺子,也是衡量為民情懷的“溫度計”。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