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林金彥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實施新一輪突破菏澤、魯西崛起行動”。魯西要崛起,創新必先行。我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創新賦能發展,以創新引領發展,以創新驅動發展,建設敢為人先的創新新聊城,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如今,魯西大地“創新活水”浪潮涌動,這座古樸雋永的江北水城,已內外煥新、生機勃發。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才能真正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要做強創新主體,培育打造一批以‘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產業鏈領航企業為代表的,專注細分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制造業優質企業。”市政協委員、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明啟認為,要大力支持有核心技術、市場潛力的企業,加快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打造更多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
市政協委員、市科技局副局長魏麗表示,要壯大科技型企業集群,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不斷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隊伍。同時,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通過建立高企培育庫、開展精準輔導、落實優惠政策等舉措,力爭我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積極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推動企業享受科技、金融、財稅等普惠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關鍵技術攻關,引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科技研發項目,力爭通過項目實施產生一批新成果、推出一批新工藝、培養一批人才團隊,推動企業以技術創新提質增效。
完善創新體制機制
構建有活力的創新平臺體系
“我市要持續搭建企業和高校院所產學研對接平臺,構建優存量、擴增量、提質量‘三量并進’的創新平臺建設發展模式,全力爭取建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等高層次平臺。”魏麗表示,要在高校合作、高技術項目招引、運營機制建設上發力,對接一批合作高校,落地一批高校研發成果,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吸引一批青年創業者。
人才是第一資源。“要解決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支撐薄弱等突出問題,關鍵在于彌補人才與技術短板,要量體裁衣打造特色引才模式。”魏麗介紹,2021年以來,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科技型企業“科技副總”全覆蓋行動,選聘133名高層次人才到125家科技型企業擔任“科技副總”,累計實施科技項目120余項,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10余項,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7億余元,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強大科技動力。
她認為,應該探索巧用資金杠桿、優化權益保障、強化政策激勵等方式,建立“科技副總”高效運行機制,有效激發“科技副總”科技創新熱情。比如,對評估優秀的“科技副總”,在保障良好收益和待遇的基礎上,優先推薦申報重點項目,高校每年根據“科技副總”的考核情況,在職稱評定、評選先進時優先支持。
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蓄積可持續發展澎湃動力
我市由“制造業大市”向“制造業強市”轉型升級,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將成為我市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要加快布局未來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市政協委員、聊城大學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范鑫燁認為,我市應該圍繞人工智能、未來網絡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打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積極爭取布局建設國家級和省級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引進培育一批“頭部企業”,力爭形成電子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同時,支持人工智能領域的芯片、傳感器、操作系統、中間件等基礎軟件、硬件開發與產業化;推進醫療健康、教育娛樂、家庭服務、社區服務等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與規?;瘧?,打造發展新引擎。
當前,我市正深入推進實施《數字聊城“十四五”規劃》,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創新應用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市政協委員、聊城移動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吳啟斌建議,我市應出臺一系列5G+、數字經濟發展扶持政策,培養一批信息科技龍頭企業,吸引帶動更多中小信息科技企業落地,建成數字經濟生態圈,進一步形成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