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奏響新時代黃河樂章——聊城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紀實

              來源:聊城日報  2022-12-14 09:56:18
              A+A-
              分享

              140822560940.jpg

              本報記者 曹天偉 本報通訊員 邵惠

              140844450045.jpg

              大河奔涌,蜿蜒九曲。

              滾滾黃河水,滋潤著聊城大地。聊城境內黃河河道長59.51公里,每年提供8億多立方米的水源補給,灌溉36萬公頃農田,是這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命脈。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中央和省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部署,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在聊城落實落地。

              讓綠色成為最動人的底色

              冬日的開發區,陽光明媚,水清天藍。小湄河邊,水鳥嬉戲。

              140848520067.jpg

              良好生態的背后,是該區推進環境保護治理的創新探索。開發區整合人才、技術、信息、金融、市場等優質資源,建立“環境醫院”,邀請多位環保專家常駐,從場地設置、環評內容、總量申請、清潔生產、排污許可、能耗等環保問題入手,為當地企業“把脈問診”。同時建設了環境監測實驗室,監測范圍覆蓋3000多種污染因子,有效滿足了市域及周邊各類企業對環境監測服務的需求。

              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今年以來,我市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為主線,按照“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的工作思路,打響了一場污染防治攻堅戰。

              ——印發實施《聊城市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提升工作方案》《聊城市2022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臭氧污染管控方案》,對企業實施規范化治理和差異化管控。圍繞汽修行業噴漆工藝開展專項檢查,排查企業118家,發現問題155個,依法查處15家;共有78家重點涉VOCs企業完成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替代工作。

              ——推進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發現問題整改,30個問題已整改完成28個。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完成312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3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鐵腕治污,換來天藍水碧。1—10月份,全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9.5%,優良天數209天,同比增加9天。圓滿完成冬奧會冬殘奧會及10月份重污染天氣應對任務。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指數為5.49,列全省第7位;改善率為7.9%,列全省第4位;優良水體比例70%,優于考核目標30個百分點。

              用好每一滴黃河水

              造紙曾經是公認的高污染行業。山東金蔡倫集團在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上做文章,陽谷縣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廢水傳輸到集團旗下的森泉濕地公園,凈化處理達到Ⅲ類水標準后,部分用于城市清潔和耕地灌溉,部分傳輸到森泉水廠進行再生水處理,回用于工業生產,建立起完整的循環鏈條。

              140857000148.jpg

              聊城發展的命脈在水,希望也在水。我市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在全省率先出臺地市級綜合性節水激勵政策,將企業爭創水效領跑者列入《聊城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條政策》,工業節水改造列入市級技改激勵資金支持范圍。今年,推廣工業節水技術、工藝和裝備120余項,全市再生水利用占比較2018年提高2個百分點。在農業用水方面,實施了一批引黃灌區節水及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健全完善渠系和管網,補齊計量設施短板,促進灌區農業用水“計量收費”,位山灌區被評為“全國灌區水效領跑者”。

              降落的雨水經落水管流入過濾系統,經過處理后下滲到雨水收集池,用來澆灌花草、沖洗道路……在西湖馨苑小區,雨水回收系統把雨水變廢為寶,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在推進工農業節水的同時,我市大力加強海綿城市建設,通過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從而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市節水型單位、小區的覆蓋率已超過國家節水型城市規定的15%的要求。

              魯西化工集團年產25萬噸化肥合成氨產能全部退出并通過驗收,時風巨興輪胎有限公司提前完成斜交胎產能壓減任務……堅定不移推進落后產能退出,讓聊城能夠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輕裝上陣”。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堅定不移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截至目前,全市實施工業技改項目591個,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9.4%;九大產業集群加速發展,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均超千億元;實現有需求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

              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在易斯特工程工具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科技攻關研發的外硬內彈刀圈,沖擊功從原來每平方厘米60焦耳提升到120焦耳。采用這種刀圈的盾構機刀具,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深受國內各大工程基建企業歡迎。目前,企業產品供不應求。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41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708家;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40家、省級創新平臺230家,擁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1家、省級科技孵化器3家。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編輯:任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