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大河回響丨聊城:牢記囑托走在前 踔厲奮發開新局

              來源:濟南日報·濟南發布  2022-12-19 15:01:35
              A+A-
              分享

              191050240487.jpg

                金秋時節,萬物豐盈。10月7日一大早,市民劉鵬跑步來到聊城興華路徒駭河大橋,看著眼前橋面上的蓮花造型,不禁感嘆,“這幾年我都在濟南工作,每一次回家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感覺家鄉的發展仿佛有魔力一般,真是飛速,衣食住行的巨大變化讓我覺得驚奇、感動,幸福就在身邊的時時處處。”

                站在時間的坐標上回望這十年,聊城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由“量”到“質”、由“形”到“勢”的轉變,“獲得感”“幸福感”是聊城人心中印象最深的“關鍵詞”。

                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十年來,全市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1510億元,升至2021年的264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2012年的2.2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12.7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高28.7個百分點、達到48.3%,“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32.4%;民生支出累計約30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012年的1.9倍、2.3倍,收入倍差由2.19縮小至1.84······

                回首3600多個日夜,650萬勤勞善良的聊城人民,每一個人都是奮斗者,都是追夢人,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難事,書寫著自己的幸福故事和時代華章。

              新舊動能轉換的生動實踐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聊城加速轉型發展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10月9日清晨,小禮拜寺街附近的葫蘆島上,清風習習,綠草茵茵,伴隨著悠揚的音樂,洪派太極拳傳人莊文俊老師帶著十幾名弟子開始習練太極拳。

                每天早上習練太極拳,是這群太極拳愛好者十多年來的習慣,但與現在暢快地自由呼吸不同,十多年前,一到冬天,持續多日的霧霾就會把人逼退,即便有勇敢者戴著口罩來到場地,也是練上一會兒匆匆離開。“現在空氣好了,大家練起來也有精神頭。”莊文俊說。

              191050240658.jpg

                長期以來,聊城的產業結構偏重,重化工業占工業比重達70%,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多,對傳統發展模式依賴嚴重。特別是近年來,土地、環境、能源等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式發展難以為繼,讓聊城深刻體會到“成長的煩惱”。

                “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發展的‘籠子’空間有限,如果舊鳥不出去,新鳥就進不來,必須下決心‘騰籠換鳥’。”9月26日上午,聊城市委書記李長萍在中共聊城市委“山東這十年·聊城”主題新聞發布會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淘汰散亂污企業3238家、落后燃煤發電機組207.6萬千瓦、燃煤鍋爐1952臺,關停電解鋁產能53萬噸、焦化產能60萬噸、鋼鐵產能514萬噸,煤炭消費量下降232萬噸,單位GDP能耗下降近20%;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定不移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產業特色化、高端化、集聚化、綠色化發展明顯加快;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持續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創新平臺體系更加完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11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48.6%;研發投入占比由2012年的1.83%,提高到2020年的2.95%。

                綠色低碳決定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容量”,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選擇和發展轉型的必由之路。

                十年來,聊城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累計改善57.3%,PM2.5濃度改善65.2%,PM10濃度改善63%,優良天數增加2.5倍、達到242天,省控以上斷面歷史性消除V類水體,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如今,藍天白云漸成常態,綠水凈土隨處可見,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恪守使命擔當的有力見證

                10月10日清晨,天氣已涼,但行走在東阿黃河大堤上,東阿縣繡青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磊的內心卻格外火熱。

                “這幾年生活好了,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絕對不能打折?,F在合作社通過實行‘魚菜共生’,保護環境的同時增加了經濟效益。”和劉磊一樣,在聊城人心里,黃河這條母親河需要被好好善待和保護。

                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也是聊城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

              191050240246.jpg

                打造獨具特色的黃河百里生態長廊和北金堤水利風景區,實施全省任務最重、投資規模最大的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43個項目列入省級黃河戰略重點項目庫,打造“奔騰的黃河”文化惠民品牌。

                “耿店、棚二代如今都是耿店村的榮譽和特色,更是鄉村振興發展聚合的蓬勃青年力量。”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新村黨支部書記耿遵珠介紹,村里制定優惠政策,凡是回村種大棚的青年,支部負責統一流轉土地,配套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并在新村社區內建設“棚二代”公寓,真正幫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如今,耿店村返鄉青年已經有100多人,“棚二代”成了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聊城臨清市大辛莊街道中周店村高標準農田內,大型自走式噴灌機在灌溉作業。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東的一項重要任務,聊城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加快推進農業“接二連三”,突出產業支撐、美麗宜居、共富共享,描繪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鄉村畫卷。實現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莘縣瓜菜菌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縣域之首,東阿阿膠、冠縣靈芝、臨清桑黃“新三寶”名片逐步打響,“聊·勝一籌!”區域公共品牌聲名遠揚;改廁、改暖、城鄉環衛一體化等實現全覆蓋,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和密度分別位列全省第5位和第1位,創新開展“平清種增改”和“家家整潔、村村清潔”自主治理行動,典型經驗被農業農村部推廣;25.85萬貧困人口、676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脫貧,推廣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超過80%,創辦全省首家鄉村實用人才培訓學院。

              增進民生福祉的精彩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十年光陰,到老百姓身上,就是過好一年365天里的每一個日子。

                “我們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傾注真情實感,投入‘真金白銀’,努力以‘為民情懷’加熱‘民生溫度’,讓群眾在一件件民生實事中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9月26日上午,聊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百順在中共聊城市委“山東這十年·聊城”主題新聞發布會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191050240734.jpg

                從最基礎的工作抓起,讓政府“干的事”對接群眾“盼的事”。組建新的12345市民熱線,累計受理群眾訴求達550萬余件,辦件平均流轉時間縮短為2天、辦理速度提高10%以上,運行質量在全國、全省處于領先位置。

                從最關注的問題抓起,將群眾“表情包”當成工作“晴雨表”。全市350多個小區的房產辦證難問題得到解決,惠及近20萬戶群眾。主城區新建改建跨河橋梁40余座,打通斷頭路70余條,新建道路500余公里,在全省率先實行供暖季免費乘坐公交車。

                從最薄弱的環節抓起,從民生“薄弱點”轉到財政“投入點”。十年間,教育支出由41.6億元提高到104.3億元。2015年以來新建改建中小學215所、新增學位26.3萬個;衛生健康支出由18.8億元提高到57.8億元,人均預期壽命由76.5歲升至79.6歲。

                從最困難的群體抓起,把百姓“困難處”變成政府“貼心處”。十年來,12次提高社會救助保障標準,在全省率先建立防返貧智慧云平臺,10萬余名殘疾人得到生活保障。

                推進各項事業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十年來,聊城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站在新起點,邁步新征程。聊城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努力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聊城日報記者 王培源)

              【編輯:任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