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聊城實踐
——在政協第十四屆聊城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開幕會議上的講話
(2022年12月26日)
李 長 萍
各位委員、同志們:
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聊城的形勢下,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優化、工作重心發生轉變的特殊時期,我們迎來了政協第十四屆聊城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隆重開幕。在此,我代表中共聊城市委,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出席會議的各位委員和同志們致以誠摯問候!
時間寫下恢弘篇章,歷史掀開嶄新一頁。即將過去的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聊城發展史上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中共二十大的勝利召開令我們倍感振奮。舉世矚目的中共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闡述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大會選舉產生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全市上下扎實做好迎接二十大、宣傳二十大、落實二十大各項工作,多角度、立體化展現“聊城這十年”發展成就,提振信心、凝聚力量,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聊城實踐新征程!
這一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逆勢而進令我們由衷欣喜。全市上下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三個十大”行動為引領,深入落實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績。我們頂住重重壓力,保持了經濟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發展態勢,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主要指標增幅均居全省前列。糧食生產克服了上年嚴重秋汛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和二十連豐。制造業強市建設扎實推進,技改投資增幅全省領先,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增量是去年的3倍,嘉華股份登陸滬市結束了我市12年沒有A股上市公司的“空檔期”。創新驅動持續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創歷史新高,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增量為歷年最多、增幅均居全省首位。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實施類省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且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雄商高鐵正式開工,濟鄭高鐵加速建設,市委黨校新校、市圖書館新館建成啟用。民生事業持續改善,城鄉低保、殘疾人等困難群體補貼全面提標,基礎教育保障能力、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農村清潔取暖改造數量居全省首位,城市的煙火氣息、書香味道、時尚品味、文明程度都有了實質性提升。我們堅決守牢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金融風險防控等一排底線,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一張張可圈可點的成績單、一個個可感可觸的新變化背后,凝結著廣大干部群眾迎難而上付出的艱辛努力。
這一年,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驗令我們堅強如鋼。全市上下始終扛牢責任、協同作戰,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力爭找到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解。在常態化防控期間,我們“一手撐傘、一手干活”,爭分奪秒、快馬加鞭地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最大限度保障城市運行和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在突發疫情時,立即啟動扁平化指揮體系,市縣領導干部直插一線,基層工作者、醫務人員、公安民警、社會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沖鋒在前,迅速把疫情撲滅在萌芽狀態。特別是11月中下旬以來,聊城疫情防控進入最緊張的時刻,在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前,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市幾大班子上緊“發條”齊上陣,各級各部門像齒輪一樣緊密咬合、高效運轉,社會各界鼎力支持,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爆發出了空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彰顯了聊城人民眾志成城的偉大力量!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我們要全面落實“二十條”和“新十條”,把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相信隨著國家政策不斷優化,疫情防控的成效將會日益顯現。尤其是我們有歷經三年防疫積累的寶貴經驗,有經過抗疫斗爭錘煉的過硬干部隊伍,更有心懷大愛、樂觀堅強、緊密團結的聊城人民,一定能夠順利渡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穩定,迎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
回顧一年來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舉旗定向、掌舵領航,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科學決策,得益于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拼搏實干。這其中,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服務大局有高度,咨政協商有深度,關注民生有溫度,民主監督有力度,為建設“六個新聊城”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政協的工作,市委給予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中共聊城市委,向全市各級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員,同志們!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中共二十大全面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發出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動員令。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全市上下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堅定志不改、道不變的決心,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進二十大精神在聊城落地落實。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覺把智慧和力量匯聚到市委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聊城生動實踐,努力創造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四點希望:
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聊城實踐,要堅守一個夢想,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機構,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是“中國夢”的追夢人也是圓夢人。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實現“中國夢”成為政協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的共同理想和崇高使命。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動各項工作“走在前、開新局”,齊心協力建設“六個新聊城”,讓“聊城夢”成為“中國夢”的生動注腳。
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聊城實踐,要站穩一個立場,即人民立場。人民政協來自人民,人民性是人民政協的本質屬性。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記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在腳下。要提升協商溫度,圍繞打造有顏值、有內涵、有溫度的“兩河明珠”城市,聚焦醫療、養老、住房、出行、環境治理等領域,緊扣群眾牽腸掛肚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有事多商量·聊‘成’協商”走深走實,把“委員作業”寫進群眾心坎里。要提升協商深度,聚焦實現共同富裕,深化研究、接力建言,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有效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努力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人也不能少”。
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聊城實踐,要聚焦一條主線,即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聊城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聊城實現鳳凰涅槃的必然選擇。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思想活躍的優勢,緊緊圍繞全市發展大局,深入協商議政,監督助力落實,以高水平履職促進高質量發展。要聚焦制造業強市建設,在產業體系優化、有效投資拉動、基礎設施布局完善等方面多調研、重協商,釋放政協力量。要聚焦創新驅動發展,在科學技術攻關、教育質量提升、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強支撐、促迭代,貢獻政協智慧。要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在助力農民致富增收、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出實策、獻良計,深化政協擔當。要聚焦黃河國家戰略、魯西崛起戰略實施,在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等方面找短板、查不足,強化政協監督。
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聊城實踐,要凝聚一方力量,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組織,具有團結大多數的先天優勢。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定一致性“圓心”,拉長多樣性“半徑”,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要探索新時代人民政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舉措、新機制,進一步豐富協商形式,充分發揮“有事多商量·民生議事室”“界別同心匯”等平臺作用,廣泛聯系和動員各界群眾,深入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把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緊密團結在黨委政府的周圍,形成最大向心力。要進一步加強政協自身建設,推動政協工作從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轉變,讓政協工作更接地氣、更順民心、更具實效。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人民政協工作是黨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各級黨委要一如既往地重視政協工作,為政協履職盡責搭建平臺、為政協建言資政創造條件、為政協發揮作用提供便利。各級各部門要大力支持政協工作,主動參與協商活動,認真辦理政協提案,自覺接受政協監督,推動形成重視政協工作、支持政協事業的良好氛圍。
各位委員,同志們,逐夢新征程,聚力再出發!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同心同德、同向同力,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努力在聊城大地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祝各位委員、同志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成績!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