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旭光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
2022年,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市始終把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作為硬任務,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這一年,各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更新成效顯現,農村發展短板加快補齊,群眾上學、就醫的便利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民生改善的步伐始終沒有停頓,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推動全市發展之船在風浪沖擊中行穩致遠。
解決痛點,著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以前黑漆漆的胡同,現在都安上了路燈,這件事做到我們心里了!”臨清市松林鎮麻佛寺村的老黨員劉樹青說。
2022年2月17日,劉樹青在松林鎮麻佛寺網格黨支部參加第23次“黨員夜會”時提出了路燈毀損缺失嚴重、晚上出門又黑又不安全的問題。
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解決路燈缺失問題,不僅關系到群眾的夜間出行安全,更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臨清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在第24次“黨員夜會·紅云課堂”上發出“黨員一盞燈、企業一份情”倡議,多渠道籌措資金,制定相應制度,合理規劃、購買經濟耐用的路燈設備。僅1個月,臨清市黨員干部、企業家共捐款660萬元,安裝路燈3.57萬盞,600個自然村的背街小巷全都亮了起來。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我市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凝聚在了黨和政府的周圍。采取一系列便捷惠民的新舉措,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更好回應群眾合理訴求,打通民生痛點的“最后一公里”。
瞄準重點,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一份白菜燉酥肉,一份韭菜炒豆芽,一份咸菜,一碗西紅柿雞蛋湯,補貼2元后實際支付6元。我經常來這里吃飯,飯菜味道好、價格也不貴。多虧了黨的好政策??!”高新區九州街道先鋒社區幸福食堂里,71歲的李建法老人說。
2022年,市委、市政府把幸福食堂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重點推動,在5個區先行試點,共建設52處幸福食堂,讓老年人吃上營養豐富、價格實惠的“愛心餐”。
“今年不用擔心下大雨時污水橫流了。”1月14日,花園南路明德公寓小區居民趙志峰看著門口新修的路高興不已。隨著花園南路(文化路—二干路)順利通車,今年雨季來臨時,這里的內澇問題將進一步改善。2022年,我市累計改造雨污合流管網304.28公里,主城區累計改造完成75.89公里,創下歷史新高。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通過采用全程網辦等方式,實現了24項住房公積金業務的“全省通辦”,8項業務的“跨省通辦”,解決了職工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難題;我市燃氣、電力企業實施了大規模的管網建設,管道燃氣由“鎮鎮通”向“村村通”快速過渡,4779個村莊接通了管道燃氣,占全市村莊總數的85%,新改建變電站1399臺……
聚焦急難愁盼,我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補短板、強弱項、增優勢、守底線各項工作,以人民至上理念筑牢百姓幸福夢,為聊城發展奮力爭取更大空間。
一項項舉措、一樁樁實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改革發展,開啟幸福新征程
作為聊城市2022年度十大民生項目之一,高鐵新區基礎教育配套項目初中部從開工到教學功能區投入使用,用時僅175天。學校硬件設施一流,除了教學樓、實驗樓、餐廳、風雨操場、午休樓外,配套的舞蹈教室、美術教室、游泳館等功能性用房一應俱全。
民生品質的持續改善,離不開細節的提升。2022年,我市著眼打造精致城市,實施“繡花行動”,開展“城警聯動、并肩行動”,常態化整治“十亂”,主城區新增停車位1萬余個、改造提升農貿市場10處;新增綠地面積19.5萬平米、“口袋公園”34個;集中整治戶外廣告牌,推進飛線入地,城市天際線更加清朗……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和省政策紅利多重疊加,各種利好因素加速集聚,我市將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事辦實、好事辦好。今年我市梳理了30項民生事項,通過“小切口”民生實事,為群眾打造快捷、方便、舒心的優質“生活圈”。
讓百姓呼聲變為幸福掌聲。我市將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提升群眾生活品質,書寫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