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天偉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落實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著力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強化創新引領上加力提效。
“我市提出建設‘六個新聊城’,其中之一就是建設敢為人先的創新新聊城,這與省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高度契合。”連日來,住聊省人大代表圍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展開熱烈討論。
構筑高能級創新平臺
高能級創新平臺是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也是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支撐。
前不久,聊城高新區獲批建設省級大學科技園,為深化校地企合作、產學研融合帶來了新機遇。作為省屬綜合性大學,聊城大學主動對標對表“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實施城校融合、校企融合,推進科研資源嵌入地方支柱和主導產業鏈,校地企共建聊城產業技術研究院,“利用高堿赤泥生產巖棉方法”被山東省科學院認定為“世界首創”。“聊城大學根植在聊城,命運在魯西。”聊城大學黨委副書記房增福代表說,學校將圍繞建設“六個新聊城”目標任務,深入推動校地融合、雙向賦能,加快推進黃河下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同時,打造聊城先進技術研究院、聊城大學科技園和創新創業園區、聊城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等成果轉移轉化和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供可靠支撐。
省級重點實驗室是全省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12月30日,省科技廳下發《關于批準建設山東省新一代半導體技術與系統等重點實驗室的通知》,聊城市波米科技有限公司獲批建設“山東省顯示與集成電路用聚酰亞胺材料重點實驗室”。對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陽谷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旭博代表十分關注,她表示,今后陽谷縣將鼓勵企業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強化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梯次培養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全力爭創省級創新平臺,激發各層面、各領域發展活力。
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報告強調,深化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行動,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代表們認為,報告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有利于充分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和創新潛力,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作為一家典型的農副產品加工制造型企業,近年來,乖寶寵物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開發新工藝新產品。2022年,在疫情反復、市場環境嚴峻的形勢下,企業仍然完成銷售收入33.9億元,同比增長31%。在公司董事長秦華代表看來,乖寶寵物食品集團能夠實現逆勢上揚,與科技賦能密不可分,“乖寶目前擁有獲得授權的國家專利296項。今后將繼續加大在基礎研發、技術升級和生產線建設上的投入,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多元化開發產品。在生產管理方面,加快實施數字化轉型,通過應用5G切片技術,實現設備數據、生產數據實時采集和分析,為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技術改造是企業提升科技創新力、加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前不久,臨清市軸承產業集群被評為國家級2022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并建設了全國首個軸承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在臨清市委副書記、市長雷啟軍看來,較好的制造業產業基礎,為該市推動高水平技改提供了條件,“今年,我們將加快推進數字賦能,開展新一輪企業智能化技改行動,推動100家以上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實施技改項目100個以上,完成規上企業技改供需對接全覆蓋,促進傳統產業脫胎換骨”。
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高質量發展才能“動力澎湃”。
企業如何借“外腦”為我所用?是山東奧克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運營部主任朱靜重點思考的問題。多年來,奧克特生物與山東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開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專業科研團隊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2020年,企業與山東大學合作承擔“泰山產業領軍人才”項目(戰略新興類),目前正處于實驗實施階段。企業還以此為契機,引入高層次技術團隊和人才,加強內部人才培養,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企業每一個主導產品背后,都有一個大學團隊做技術保障。”朱靜說,今后,企業將繼續走常態化自主研發和借助外腦合作研發的路子,努力培養造就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隊伍,確保企業始終走在技術和市場的最前沿。
聊城市稅務局稽查局二級主辦張霞對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十分關注。她認為,當前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還面臨不少問題,比如,農業科技人員編制短缺、數量偏少;在專業技術人員中,業務骨干少之又少,特別是專業不對口、年齡斷層、職稱斷層問題嚴重;由于缺少繼續教育,農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較慢。張霞建議,健全和完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從政策、待遇、工作條件上保障農業科技人才引得來、用得上、留得住。推進農業農村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鼓勵各地實施農業農村領域引才計劃,加快培育一批高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