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記者 袁曉倩
春運路上,有外出旅行的,有走親訪友的,但更多的人是回家?;丶沂谴哼\永恒的主題,也是最動人的注腳。
疫情防控進入新的階段,人們積累3年的出行意愿,在這個歲末集中釋放。
“特別盼望回家,今年尤其想家,往常春節前爸媽總會打來好幾通電話:‘今年過年啥時候回來?’但這幾年因為疫情,已經好久沒和他們見面了。前幾天,偷偷買了回聊城的票,打算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家子熱熱鬧鬧過個年。”1月11日,在北京工作的王慧穎站在聊城火車站的出站口時,仍覺得像一場夢一樣,“平時雖然電話、視頻不斷,但最終還是沒有在他們跟前盡孝心來得踏實。”
1月16日,在聊城汽車總站,進站旅客在向工作人員咨詢。 本報記者 許金松
天南地北,不管走過多少路,最喜歡的還是回家路。1月7日,2023年的春運大幕正式開啟,這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的第一個春運。像王慧穎這樣漂泊在外的“游子”歸心似箭,大包小包、拖家帶口,人群如潮水般迅速鋪滿了聊城火車站的候車大廳,滿屏循環滾動的車次信息,將今年“回家過年”的氣氛直接拉滿,聊城站出現了久違的熱鬧景象?;剜l人步履匆匆,沉甸甸的行囊,滿載著漂泊在外的思念與即將歸家的幸福。
在深圳務工的李明夫婦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趕回了聊城,雖然旅途奔波勞累,但他們難掩激動:“我們在深圳打工,已經兩年沒回過家了。走之前孩子剛出生沒多久,連翻身都不會,前兩天跟家里視頻通話時,看見孩子跑來跑去,我們很高興,也很遺憾,錯過了孩子那么多有意義的成長瞬間。今年就想著無論如何也要回家看看,一起過個團圓年。”
“給家人帶的新年禮物我早就提前寄回去了,我們家人口不算多,但他們擔心東西太多我自己一個人不方便,就讓我提前郵回去了。”在拖著大包小包的人群中,只背了一個雙肩包的呂鵬尤為顯眼。“我從小跟姥爺姥姥長大,今年是姥姥的本命年,給她準備了一件大紅毛衣和十雙紅棉襪子,我姥爺愛喝酒,這次回家給他帶了兩瓶好酒,過年時陪他老人家喝兩口。”
1月16日,在聊城汽車總站,一名返鄉的旅客抱著行李走出出站口。 本報記者 許金松
40歲的孫玉蘭大學畢業后留在了成都工作,因為離家太遠,她每隔兩三年才回來一次,但每一次歸家,飯桌上永遠會提前備好滿滿一大桌子菜。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孫玉蘭按捺不住回家的心情,迫切地想追尋那份藏在幼時記憶中的年味。“其實也不只是想吃家里的飯。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以前總想著時間還長,以后有的是機會在他們跟前盡孝。直到去年國慶節,我爸住院了,因為疫情和工作我沒能回來照顧他老人家,特別掛心。這次特意請了幾天假,提前買票回來了,不想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發生在自己身上。”談及此,她眼眶微微泛紅,有些哽咽。
在進站口,記者看到了背著大包小包還拖著兩個笨重行李箱的河南小伙劉強。“您這大包小包地掛了一身,不嫌重嗎?”“重啥?馬上就能回家咯!俺媽說了,有錢沒錢都回家過年!”劉強抑制不住滿面的笑容,在外漂泊的游子能平安歸家,于家人而言就是最好的新年禮物,他甩甩手重新把箱子拎起來,奔向了即將帶他平安回家過年的列車。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