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天偉
“必須以更高標準、更強力度持續抓、反復抓,把長板鍛得更長、優勢放得更大。”
“凡是對聊城高質量發展有利的,就要事不避難,大膽地干、堅決地干。”
……
2月6日上午,我市召開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暨作風建設動員大會,動員全市各級干部按照“提標提速提能力、敢闖敢干敢爭先”的要求,全面提升執行力,以更加扎實的作風推進聊城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大家表示,這次大會打響了新一年聊城高質量發展的發令槍。接下來,要撲下身子抓落實、埋頭苦干往前沖,全面提升執行力、落實力,為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六個新聊城”貢獻更大力量。
提標提速提能力
春節之后,省委相繼召開一系列重要會議,吹響了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號角。面對千帆競發的發展格局,聊城要把握主動、乘勢而上,當務之急就是提標提速提能力。
春節復工以來,抓項目、擴投資、穩增長成為我市各地的發展“關鍵詞”。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丁耀偉說,全市發改系統將充分發揮綜合協調職能,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到實處,緊緊圍繞上級政策投向和產業發展方向,謀劃、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同時加大督導調度力度,持續滾動推進項目庫項目的開工建設,以源源不斷的有效投資為“六個新聊城”建設注入新動能。
大會提出,抓工作、促發展,靠的是速度、拼的是效率,能快則快、快上加快,在搶先一步中掌握主動、贏得先機。春節假期最后一天,高新區就提前進入“狀態”,對新一年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全區上下將認真貫徹落實大會精神,篤定‘三爭一創’總目標,以擴總量、提增幅、進位次、上水平為著力點,重點抓好產業培育、創新驅動、對外開放、深化改革等九個方面重點工作,全力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崔憲奎說。
敢闖敢干敢爭先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唯有憑著一股“闖勁”,敢于打破思維定式、路徑依賴,才能不斷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放管服”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在全省率先推行歇業幫扶和歇業“一件事”集成服務,為歇業主體提供差異化監管、信貸支持等幫扶;暢通項目服務綠色通道,實施環評“打捆審批”“測驗登合一”等創新做法……2022年以來,我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市場主體發展減負、加油、鼓勁,為項目落地提速、增效、賦能。市行政審批局局長閆友亮說,今年,行政審批部門要繼續聚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服務重大項目效能,推出一批市場主體有感、企業群眾叫好的改革舉措,全力營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大會提出,在開發區建設上,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畝均論英雄”導向,不斷增強開發區的工作效率和發展活力。近幾年,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向畝產要效益”,希杰食品(二期)等一批優質重點項目陸續投產。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賈鵬柱說,開發區將繼續深入推進“畝均效益”評價改革,切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打造更富美譽度和吸引力的“兩河明珠”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國務院以國發〔2022〕18號文件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歷史使命,這為聊城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大會提出,要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洪流中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城鄉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改善、民生事業進步,努力把聊城打造成更富美譽度和吸引力的“兩河明珠”。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于高質量的產業。近幾年,我市積極引導各級干部和廣大企業摒棄傳統思維、轉變發展方式,咬緊牙關淘汰落后動能,各類新動能加速成長,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經濟發展正在實現由“量”到“質”的深刻轉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解志超說,市工信局將全面提升干部執行力,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立足制造業產業優勢,推進制造業強市三年攻堅突破行動,努力培育體量更大、能級更高、支撐力更強的產業主峰;深入推進“鏈長制”,落實問鏈巡鏈診鏈制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同時,謀劃實施新一輪智能化技術改造,推動“千項技改、千企轉型”,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新的增長引擎。
綠色低碳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徑,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內在要求。去年,我市茌平區、冠縣2縣(區)成功入選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為兩地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帶來了新契機。“我們要用足用好試點政策,圍繞試點領域加強與省內高校院所的合作,探索打造全域碳中和協同治理先行區。”茌平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君告訴記者。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