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岳耀軍
消費市場活力迸發,重現“吃飯要等位、打卡要排隊”熱鬧場景;對外貿易穩中提質,1—4月全市進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全市商務系統圍繞促消費、穩外貿外資等重點工作,充分發揮職能優勢,以綠色智能消費等為切入點,主動作為,激發外貿外資消費支撐力,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消費加速回暖復蘇
消費興,則經濟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一頭連著宏觀經濟大盤,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
今年以來,我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積極落實“消費提振年”行動,密集出臺一系列穩經濟、促消費的政策措施,為商貿企業提供政策保障,消費加速回暖、逐月向好。
春節惠民消費券、汽車消費券、家電消費券……一輪又一輪的消費券發放活動,猶如“催化劑”,點燃了線下消費熱情,不僅讓群眾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還激發了市場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不少企業趁熱打鐵疊加推出優惠促銷活動,提升群眾消費熱情。
截至目前,聊城市縣兩級共發放消費券2900萬元,拉動消費4.9億元。其中,發放汽車消費券1000萬元,直接拉動汽車消費4億元,3月實現限上汽車零售額8.6億元,環比增長32%,同比增長4.6%。“五一”假期期間發放家電消費券220萬元,直接拉動家電消費2300余萬元。百大三聯“五一”假期期間營業額實現1746.1萬元,同比增長9%。
聊城市商務局創新消費新模式,暢通家電收舊換新渠道,重點培育“家電以舊換新數字化服務平臺”,在行業內打造出獨有的“家電收舊+換新”閉環模式,提高了回收處理效率,實現綠色回收、資源有效利用、賦能綠色智能消費,助力循環經濟發展。今年1—4月回收家電5736臺、換新5323臺,拉動家電消費近1800萬元。
“今年我們將重點做好‘提升城市消費、繁榮夜間消費、拓展農村消費、賦能網絡消費’四篇文章,以春夏秋冬四季主題活動貫穿全年,圍繞汽車、家電、電商、餐飲等板塊開展活動,實現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周周有場景,在城鄉掀起不間斷、波浪式消費熱潮。”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盛強表示。
市商務局不斷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積極培育“商務小蜜蜂”黨建品牌,激發黨員干部工作熱情,“商務小蜜蜂”黨員干部志愿者深入社區,開展創城及促消費政策補貼信息宣傳志愿活動,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放眼當前市場,各大商圈人頭攢動、美食餐廳排起“長龍”、影院大片場場爆滿……大街小巷升騰的煙火氣,其背后是市場預期的改善和消費信心的重振。
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億元,同比增長5.3%;1—4月份,實現限上零售額85.28億元,同比增長7.1%。
外貿外資基本盤固穩提質
5月16日,在臨清三和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聲隆隆,一臺臺自動化織機高速運轉,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趕訂單、忙生產。
“政府‘真金白銀’助企轉型升級,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口額8000萬美元,主營收入13億元、增長17.32%,實現了開門穩、開門紅。”臨清三和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宛斌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而這也是我市外貿開局穩中向好的生動縮影。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面對嚴峻復雜的外貿形勢,我市精準發力出實招、硬招,為外貿企業“出海”搭臺、提升享惠和便利化水平,外貿進出口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
在穩外貿方面,聊城市商務系統積極抓好政策落地,包括聯合涉外部門舉辦外貿政策宣講會,實施市縣鄉三級幫扶機制,高效解決外貿領域突出問題,爭取133屆廣交會展位82個,展位數量較往年平均水平增長30%,發揮魯貿貸、信保貸和關稅貸等政策作用,聯合國有平臺公司開展企業融資對接活動,為企業解決流動資金4900萬元。
作為新興業態,跨境電商發展迅猛,已成為我市外貿發展的新動能、轉型升級的新渠道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
“聊城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利用政策優勢和完善的電子商務服務環境,吸引產業鏈上下游小型、微型企業進駐園區開展電子商務,不斷優化外貿結構,創新外貿業態,發揮園區聚集效應,初步形成產業優勢集群。”聊城跨境電商產業園負責人侯敏介紹。
聊城跨境電商產業園設立聊城外貿數字化生態服務中心,為園區及全市范圍內小微企業提供外貿一站式、閉環式服務。同時,園區還設置外貿專家服務臺、黨員先鋒崗等,共同為企業“坐診”,幫助企業深度分析海外市場、拓展海外訂單。
我市立足迪拜、南非等省級海外展示中心,組織聊城企業參加境外展會,不斷豐富海外展示中心的產品內容,推動更多企業借倉出海,發揮魯西國際陸港作用,組織推介活動,吸引更多企業本地報關報檢,提升通關效率。
保持韌性,奮力開局。1—4月份,我市完成進出口170.7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5.3%,分別高于全國、全省9.5和8.1個百分點,增速列全省第6位。
外貿基本盤固穩提質,外資實現量穩質升。今年我市外資結構不斷優化,1—4月份實際使用外資10078萬美元,其中制造業使用外資5366萬美元,占比53.2%。高新技術產業使用外資2680萬美元,占比26.6%。
“主戰場”激發新活力
開發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產業集聚的“主陣地”、改革創新的“主引擎”,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市共有10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家,省級經濟開發區8家,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家。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深化開發區改革創新,重點實施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創新、產業轉型升級、項目招大引強、尋標對標共建發展攻堅“四大行動”,不斷激發開發區內在動力和活力,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新年伊始,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超50億元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BIPV全透明太陽能發電玻璃項目完成簽約。高新區成功簽約由深圳市華芯邦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3億元的FOiP異構集成扇出型先進封裝項目,填補了省內半導體先進封測領域的空白……
統計顯示,一季度全市開發區共有省級重點項目67個,引進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41個,其中總投資20億元以上的項目14個;在談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9個,其中總投資20億元以上的項目11個。一個個好項目、大項目落子開發區,匯聚澎湃發展動能。
我市積極推動省級試點高唐經濟開發區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多領域合作共建。今年省商務廳對開發區東西合作共建情況進行了評估,高唐經濟開發區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合作共建得分位于全省10對合作共建開發區第一位,得到省商務廳肯定。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2022年度省級國際合作特色園區培育名單。
圍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動沿黃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我市積極推進沿黃經濟開發區擴區調區工作。今年4月28日,東阿、陽谷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調整獲得省政府批復。調整后,兩區共增加核準面積2297.12公頃,進一步拓展了發展空間,有效提升了開發區工業承載能力。
體制機制改革,激活發展“一池春水”。當前,全市開發區處處跳動著上項目、抓產業、謀發展的強勁脈搏,呈現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乘風起,拼出春潮澎湃;啟新程,砥礪前行再續新篇。
2023-05-23 16:15:25
2023-05-23 15:58:51
2023-05-23 15:40:36
2023-05-21 15:25:27
2023-05-16 18:24:21
2023-05-12 11:13:3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