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亞楠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唯有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強國有我,時不我待。習近平主席發表的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在山東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乘勢而上,再接再厲,一起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不懈奮斗。
“習主席在新年賀詞里說‘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使我想起2021年10月21日總書記視察黃三角農高區時的諄諄教誨,感觸尤深!”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羅守玉說。新年第一天,黃三角農高區鹽堿地農業萬畝試驗示范基地仍能看到科研人員忙碌的身影。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糧食安全始終是習主席高度重視、時刻關心的問題,也是山東作為農業大省的責任和擔當。2021年,山東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100億斤,糧食總產連續8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習主席為發展鹽堿地農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我們來說既是肯定也是激勵,在新的一年,我們要在鞏固好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在鹽堿地農業育種、生態、產業化等領域不斷創新,努力取得鹽堿地綜合利用的新突破,打造鹽堿地生態高效農業產業場景和示范樣板。”羅守玉說。
“習主席賀詞中提到了多項科技成果和創新貢獻,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再次深切感受到習主席對科技事業的重視,倍感自豪!”歲末年初,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監測技術專家、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王軍成牽頭負責的國家發改委重大項目——海洋立體感知網一期建設即將迎來收官,預計可實現氣象、水文、動力、生態觀測等50余個關鍵海洋環境監測裝備國產化,進一步推動我國海洋環境監測能力的升級。
劈波斬浪,海闊天空。如今,山東海洋科技實力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作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40年來,王軍成經歷并見證了我國海洋監測事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新的一年,我們一定牢記習主席‘不忘初心’‘不負時代’‘居安思危’的囑托,超前規劃和布局海洋監測未來發展,以國家未來需求引領當前創新,推動海洋監測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強省貢獻力量。”
山東重工集團、濰柴集團、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認真觀看聆聽習主席新年賀詞,心情無比激動。2021年,山東重工全球14萬名員工在科技強企道路上奮力奔跑,收獲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持續保持高質量高速發展,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舉足輕重的“創新引擎”。“踏上新征程,必定不負重托、不辱使命!”譚旭光說。
“習主席對沿黃區域發展和黃河的生態環境保護寄予厚望,我們備受鼓舞。”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劉德軍說,山東地處黃河下游,是沿黃地區的唯一入海通道,也是沿黃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新的一年,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打造改革開放先行區、綠色生態大廊道、文化‘兩創’大平臺、科教創新生力軍、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新的經濟增長極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制度創新,強化要素保障,加強人才集聚,著力提升跨省合作層次和水平,加強在基礎設施、產業、科技、旅游、文化等重點領域合作,確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有大的起色,產業發展上有大的成效,帶動沿黃區域發展上有大的作用,努力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2021年的最后一天,山東正式印發《2022年“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第一批)》,鳴槍開跑,跨出新年“政策發力”的第一步:在總結延續2021年四批政策清單的基礎上,結合山東實際又新推出56項政策、涉及支出1240億元。“致廣大而盡精微”,新的一年,夢在前方,路在腳下。
(□參與采寫:楊學瑩)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