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昌濰大地,動能轉換氣象新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2-01-04 20:15:37
              A+A-
              分享

               

                □ 記者 楊學瑩 張鵬

                一個平板電腦大小的控制單元、用線束連著6個燃氣噴射閥,這個“氣體發動機電控多點噴射系統”構成了船用雙燃料、燃氣發動機的“大腦”,配套了長江、京杭運河、珠江上的所有雙燃料、燃氣發動機船舶;商用車升級“國六”排放,全行業產生了9個核心部件,力創科技參與了其中5個的研制;工程機械和農業裝備智能化液壓總成的核心部件——電磁閥,響應時間做到了1.5毫秒,比德國博世力士樂還要快……

                經過10年研發,投入了1.8億元,一個由17名“理工男”白手起家的小公司終于迎來了爆發期。1月2日,在濰坊高新區高創產業園里,新晉“獨角獸”的濰坊力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預計可獲凈利潤5億元。

                力創的創新并非個例。記者在濰坊采訪,時常遇到亮眼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手提公文包大小的一個濰柴氫燃料電池堆,功率可達44千瓦,只需2個電池堆,就可驅動一輛12米長的公交車;電聲專家歌爾也是裝備制造高手,自主開發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產線。在諸城,租來的廠房里,小微企業青騰機械“承包”了全國90%以上塔腳焊接機器人的生產;在高密,全球輪胎模具單項冠軍豪邁“跨界”做起了化工微通道反應器,和化學家攜手創新創業。

                據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濰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54.6%,高于全省7.6個百分點;“四新”經濟增加值增長19.2%,列全省第一位。目前,濰坊省級“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數量均居全省第一,成為我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第一城”。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從2017年的“三分之一”到今天的“半壁江山”,產業鏈是濰坊的重要抓手。濰坊構建了組織領導、規劃引領、產業培育、項目推進、政策扶持、監測督導的“六大體系”,“一業一策”精準支持現代種業、氫能、磁懸浮、光電芯片等新興產業發展,錨定5個千億級、10個五百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推行“鏈長制”。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勝說,濰坊市對磁懸浮產業出臺了支持文件,成立了專班,推動他們與大集團合作,在濰坊成立了山東磁懸浮產業技術研究院,使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像這樣,濰坊培育了省“雁陣形”產業集群11個,居全省第2位。

                聚力“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是濰坊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另一個法寶。2021年前三季度,濰坊新引進投資百億元以上、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合作項目62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新開工項目、新簽約項目數量均居全省第一位。2018年來,濰坊累計實施“十強”產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1303個,入選省級重大、重點項目393個,數量居全省前列。

                濰坊市傳統企業數量多、產業結構重,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較重。近年來,濰坊堅決淘汰落后動能,關停、轉產化工生產企業759家,退出焦化產能230萬噸,壓減粗鋼產量186萬噸,782家鑄造企業退出295家,超額完成“十三五”減煤任務。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濰坊企業路子越走越廣。把38平方公里的鹵水庫蓋上太陽能板,山東?;瘓F動力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單立偉工作26年,這還是頭一次遇到。2021年10月,?;_工了3吉瓦風光儲一體化新能源基地項目,鹽化巨頭開始壯大能源產業。單立偉介紹,2025年基地建成后,年可發電40億千瓦時,生命周期貢獻稅收約72億元,年可替代煤炭指標160萬噸。

                農業在昌濰大地上也展現出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濰坊將現代農業作為“兩大主業”之一精心培育,近年來,落地了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等重大平臺,持續支撐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騰籠換鳥,騰出了新天地。半年前還有19家企業停產出租、16家零稅收的濰坊經濟開發區虞河片區,如今開工了深圳(濰坊)科技工業園,成為深圳企業進入山東的橋頭堡;恒天海龍、恒聯漿紙、亞星化學等6家中心城區企業關停搬遷后,騰出了中心城區6405畝建設用地,其中大部分成為濰坊CBD的核心區。

                新舊動能轉換,支撐了濰坊高質量發展。2021年前三季度,濰坊以2.6%的能耗增加,支撐GDP增長11.3%;GDP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國大中城市第4位。2021年全年,濰坊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600億元,完成656.9億元,財政收入首進全省前三。經濟實力增強,也為濰坊下一步發力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

              【編輯:李太斗】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