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1月1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相關情況。2021年,我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良好開局。
大氣環境方面,全省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2%,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省市列第2位;優良天數平均比例71.1%,同比改善2.3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平均3.6天,同比改善六成。三項約束性指標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水環境方面,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5.2%,同比改善13.1個百分點,提升比例全國最高;在“十三五”歷史性消除劣五類水體的基礎上,又歷史性全面消除了五類水體;黃河干流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二類水體標準。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和劣五類水體比例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海洋環境方面,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92.3%,同比改善0.8個百分點。省控以上48條入海河流全部達到或優于四類水質。
土壤環境方面,受污染耕地全面采取安全利用措施,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輻射環境總體穩定,廢舊放射源安全收貯率保持100%。未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全省環境風險管控總體平穩。
特別是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我省堅持生態優先扎實推進。在沿黃9省區率先出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與河南省政府簽訂黃河流域首個省級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建設了黃河流域首個生態環境定位觀測研究站,謀劃啟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截至2021年底,安排沿黃9市中央生態環境污染防治資金18.47億元,省級對下轉移支付資金18.23億元,支持沿黃9市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沿黃9市共建成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5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6個,初步形成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集群。
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需要做好結構文章,經濟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吳隆杰介紹:“2021年,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向‘五年取得突破’加速邁進,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尤其在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上取得積極成效。聚焦全省16個“兩高”行業,針對性出臺22條具體措施,加快分類處置,既堅決把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拿下來,又有效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對新上“兩高”項目實行能耗、煤耗減量替代,確保“兩高”行業能耗、煤耗只減不增。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好于全國1.7個百分點。
能源結構方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70個縣納入國家整縣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試點,數量居全國首位;半島南3號、4號海上風電全容量并網發電,實現在建海上風電“零突破”。“下一步,我們還將加力提速發展新能源。加快布局建設海上風電、陸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和氫能產業示范基地,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力爭‘十四五’末,實現我省能源結構調整質的飛躍。”吳隆杰說。
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但全省結構性污染依然突出,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副省長曾贊榮表示,2022年,我省將在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同時,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力打造綠水青山新山東,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山東力量。
來源:大眾日報01版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