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城,臨清的磚。”可以說,一塊磚的“進京路”譜寫了一座城市的“成名史”,臨清貢磚的使用,最早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如今,古老傳統技藝與冬奧元素交織碰撞,臨清“限定”款冬奧貢磚“橫空出世”,百年貢磚被鐫刻上了冬奧新元素。
為了探尋臨清“限定”款冬奧貢磚的奧秘,2月8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山東藝術學院長清校區,見到了它的主要創作者——山東藝術學院城市藝術與創意學院院長王大海。
“我們把冬奧會和國家級非遺項目貢磚進行結合的初衷是認為冬奧會是一個中國文化進行世界化展現和傳播傳承的平臺。”王大海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介紹道,“臨清的貢磚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古到今都得到了非常強的重視,之所以稱其為‘貢’,也說明了它在古代和皇家有所聯系,也證明了臨清貢磚的品質;‘磚’在中國來講承載了5000年的文化,所以選擇臨清貢磚作為此次文創設計的載體。”
這次的冬奧會更加突出藝術和科技相結合的手段進行展現,在貢磚的設計上也采用傳統的材料和工藝進行燒制,但在最后的雕刻階段是用現代的科技因素進行,展示了藝術與科技的一個共融,與冬奧會的展現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細節之處見真章。一塊設計面有限的貢磚,卻包含了王大海設計團隊無盡的心思。整個貢磚有兩面,一面雕刻著08年奧運會的標志和視覺系統,另外一面則是冬奧會的會標和視覺系統,把它們設計到貢磚的兩側,且兩側都可以觀看;中間的寬邊部分采取北京奧運會的祥云+冬奧會的瑞雪,中間用金線進行連接,因為金色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是至高無上的。
在貢磚的尺寸上,高度8公分寓意著北京奧運會是2008年舉辦;橫向尺寸22公分寓意著冬奧會是22年舉辦;厚度方面分別作了4公分和6公分兩個版本,分別寓意奧運會是4年舉辦一屆和中國人喜愛的“六六大順”這個俗語。通過這樣的設計,既祝愿冬奧會成功舉辦,也將中國文化的元素和含義放在其中。
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文創設計,在2021年下半年,王大海去臨清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在對臨清貢磚的工藝和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做出了設計方案。當談到這組貢磚文創作品的下一步走向時,王大海坦言,“之后還會對這組文創作品的細節方面精雕細琢一下,因為臨清貢磚用作建筑材料相對多一些,現在要用作文創作品,在磚體的軟硬及精細度上是有一定要求的,雖然這次是使用電子雕刻機來完成,在技術環節上還是要進行一個磨合,下一步將和臨清充分進行溝通,將文創作品進行細化,做出更完善更精美的作品。”
臨清是千年古縣,文化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具備。在下一步的發展中,臨清可以積極打造地域性文化特色,但是不要局限于臨清,可以擴大到聊城和運河文化,這些都是它的載體。在加工的手工藝方面,可以將手工藝、現代科技性東西相融合,也可以和當地的支柱型企業進行結合,以增加文創作品的推廣度。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