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俞印 曲欣萍 濟南報道
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深入山東省16市,新春走基層報道推出“好品山東”系列短視頻專題報道,探訪充滿節日氣息的山東美食,以短視頻形式講述山東的春節習俗故事,展現齊魯大地積極踐行文化“兩創”的生動實踐。其中,山東年味篇章聚焦膠東美食,連續推出5期中英雙語報道,受到了國內外網友的歡迎。
(記者:朱曉娟 李飛 楊曉彤 編輯:武瑋佳 鈕晶)
黃酒,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在中國,人們以它的故鄉為名。在南方,他叫紹興。在北方,它是即墨。優質的大黃米經過長時間浸泡,即將開始的它的奇妙之旅。溫度的轉換,讓黃米內的淀粉顆粒不斷吸水膨脹。酒曲在此時粉墨登場,發酵,酒香便在此時開始醞釀。在石與磨的較量中,涓涓甘醴便這樣泄流而出。灌裝,封壇,馥郁的即墨老酒就這樣流傳到千家萬戶。也有人選擇將這份心意深藏,待到良辰美景吉時,與摯愛親朋一道,取出這份窖藏的心意,溫熱的老酒和這歡喜的情感一飲而盡。這穿越千年的暖流從喉管噴流,共聚此時。
(記者:程國閏 陳俞印 編輯:劉明明 潘雯)
龍口粉絲傳統手工生產技藝具有300多年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龍口粉絲絲條勻細,純凈光亮,整齊柔韌,潔白透明。烹調時入水即軟,久煮不碎,吃起來清嫩適口,爽滑耐嚼。
明末清初,招遠人創造了采用綠豆制作粉絲的新技藝,分推粉、漏粉和曬粉三個手工操作過程。1860年,依靠這一技藝生產的招遠粉絲開始由龍口裝船外運,始稱“龍口粉絲”。2004年,煙臺招遠市被命名為“中國粉絲之都”。
(記者:李釗銘 王彬 解強民 編輯:劉崢 曲欣萍)
過大年,蒸餑餑,這是膠東傳承許久的年俗之一,寓意來年日子“蒸蒸日上”?;G餑從用以祈福祭祀的祭臺走向家家戶戶的餐桌,雖然外形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但它承載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卻始終不曾改變。在女兒的幫助下,榮成大花餑餑非遺傳承人董春燕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傳自己制作花餑餑的手藝,“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人認識花餑餑、喜歡花餑餑、吃上花餑餑,讓它能夠傳播到全國各地、發揚光大。”
(記者:張正陽 編輯:武瑋佳 劉明明 劉崢 陳俞印)
濰縣蘿卜,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醫療本草》曾專文介紹濰縣蘿卜,說它有“利五臟、消痰止咳、治肺吐血、溫中順氣”的功效。吃蘿卜喝茶,氣得大夫滿街爬,從這句俗語中足可以看出濰坊人對自家蘿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蘿卜丸子是山東省經典的特色名菜之一,剛出鍋的蘿卜丸子非常有彈性、香脆,嚼起來挺軟。這么好的蘿卜,趕緊吃起來吧,歡迎你們來濰坊體驗拔蘿卜。
(記者:晶茹 胡駿 張建 編輯:劉崢 武瑋佳)
日照綠茶被譽為中國綠茶新貴,它粒香濃郁高揚,湯色黃綠明亮,滋味甘醇爽口,耐沖泡味道足,是不可多得的品飲珍品。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品質和評價,與日照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有關。日照以其適宜的生態環境和高緯度臨海的區位優勢,造就了“高山云霧出好茶”的自然條件。日照市是山東省茶葉主產區和我國緯度最高、面積最大的優質綠茶生產基地,與韓國寶城、日本靜岡并稱為世界三大海岸綠茶城市。自1966年南茶北引在日照試種成功以來,日照茶葉產量已占全省的75%以上。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